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迷航一六四二> 542 欧洲行(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42 欧洲行(六)(3 / 3)

主意的陈江华,决定投身投石党运动。试图对革命运动进行指导。实际上陈江华是琢磨着,既然跑不了,那就积极投入,一边寻找机会。一面看看能不能改写历史,让投石党运动成功。然后提前个二百年搞出个巴黎公社之类的……单可以肯定的是,陈江华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命。

可悲的是,貌似那几个法国泥腿子不傻,根本就不放权。只是隐晦地表示,像陈江华这种大人物,还是拿笔杆子的好。多创作一些戏剧、歌曲,鼓舞一下起义民众的士气也就得了。指挥打仗这种事儿。就不劳陈江华操心了。

陈江华欲哭无泪,觉着自己的生命已经开始倒数计时了。

孔代亲王带领着大军包围了巴黎。劝说无果之后,战争爆发了。被逼到了绝路的巴黎人。迸发了强悍了战斗力,居然据城而守,跟孔代亲王的正规军打了个奇虎相当。

战争变成了拉锯战,起初一个月的时候,通常都是早晨法军开始进攻,失败了两次之后到了中午就偃旗息鼓。看样子孔代亲王是打算打消耗战了,要知道巴黎城内的粮食可维持不了多久。

第二个月的时候,可能孔代亲王受到了王后与宰相的压力,这个月卖力了许多,多次攻入巴黎城内。也亏着巴黎城内街垒很多,迅速增援的起义军每次都是伤亡惨重才把法军赶出去。

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情况变得愈发恶劣了。巴黎城内粮食告馨,起义军开始大批的宰杀牲畜。而且连绵的战争似乎将起义者的热情完全消耗光了,他们的战斗力在直线下降,似乎法军下一次进攻就会彻底攻入城内。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江华发现了一些端倪——孔代亲王,似乎并不想这么早就结束战争。外面有优势的法军,一次发力就能拿下,还拖延这么久,孔代亲王明显是有图谋啊。

联想到孔代亲王就是这次投石党运动的幕后黑手,俩文艺青年根据各种流言蜚语,合计了好久,大概猜到了孔代亲王的意图。马萨林是不得人心的,孔代亲王这是想取而代之。而原本的历史上,孔代亲王平定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之后,因为没有得到宰相的位置而心存不满,结果被马萨林给逮捕了。这直接导致了第二次投石党运动的爆发。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起码说明孔代亲王这家伙是可以利用的。

想清楚这点,俩文艺青年决定赌上一局。他们先是劝说起义的领导者,派出使者去游说孔代亲王,声明他们只是针对马萨林的暴政,而非针对法国。如果孔代亲王愿意为起义者做主,起义者可以放下武器……到了这个时候,生存压力摆在面前,即便是野心家也不得不暂时收敛起来。面对着窘迫到极点的局面,起义者最终还是采纳了俩文艺青年的意见,其中一名领导者径直打着白旗去了城外的法军军营。

让俩文艺青年失望的是,孔代亲王什么都没答应。不过从那天开始,法军的进攻力度突然小了许多。这又让所有人心存一点希望。之后的局面似乎又恢复到了两个月前,法军虚张声势,每天刚到中午就收兵。而与此同时,动了心的孔代亲王开始频频向奥地利的安娜施压。

孔代亲王要求马萨林下台,自己取而代之。给安娜的书信之中,满是对起义民众的同情,以及对马萨林暴政的厌恶。甚至最近的一封书信了,亲王殿下直言‘法兰西必须做出改变’,言外的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或许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让奥地利的安娜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或许是惧怕孔代亲王反戈一击,总而言之,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之后,法国王后最终做出了决定:罢免马萨林!

取而代之的孔代亲王立刻与巴黎的起义者进行了谈判,在赦免了所有人无罪之后,起义者放下武器,选择了投降。趁着法军进城的混乱局面,俩文艺青年再也不敢耽搁,带着保镖一溜烟地逃了出去。他们生怕在港口遭到堵截,干脆直奔奥地利而去。在那里,他们等了几个月终于碰到了安德鲁,这才踏上了返回澳洲的帆船。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百年后,他们俩直接被法国佬推上了神坛,称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基人……(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