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迷航一六四二> 542 欧洲行(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42 欧洲行(六)(2 / 3)

这种备受瞩目的生活让两个文艺青年有些迷失了。俩文艺青年甚至琢磨着,就这么过一辈子貌似也不错……起码比在大家伙对他俩知根知底的澳洲要强。在澳洲的话,貌似除了拿点干股分红,什么也干不了。想要进行点文学创作都得偷偷摸摸的。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笑掉大牙。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一六四七年的八月,突然的。一夜之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事情的起因。则是因为陈江华创作的最新戏剧《巴黎圣母院》。莫里哀一向都是以讽刺与悲剧见长,这幕戏剧在越来越熟练的剧团演员们演绎起来,剧情张力十足,很是赚了一大票巴黎人民的眼泪。

随后的评价。更是一路好评。有同行甚至将陈江华推上了思想家的高度。然后没等陈江华美上几天呢,公映的第二天,几十号士兵就将剧场给包围了。根据宰相马萨林的命令,《巴黎圣母院》暂停公映,剧作家陈江华因为对教廷的蓄意毁谤而被捕。

直到被关进铁窗,陈江华才反应过来,自己究竟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这年头可是十七世纪。虽然文艺复兴了,可宗教势力依旧强大到可怕。不是十九世纪,宗教彻底没落的那段时间。这年头把巴黎圣母院抄袭出来,这不是找死么?

面对着马萨林的审问与指控。陈江华一口咬定自己只负责创作剧情,根本就没有指摘教廷的意思。监狱之外,女文艺青年任楠也慌了手脚,一面进宫请求法国王后帮忙,一面去找一直欣赏他们的孔代亲王。原本这事儿在一个王后一个亲王的说项之下,也就不了了之了,至不济也是个被驱逐的后果。谁让陈江华一不是法国人,二不是信徒来着?

可没成想。陈江华被逮捕,去在文艺界以及民间引起了巨大的风波。先是文艺界的同行们化身刀笔吏。在各种报纸、期刊上发表控诉马萨林专政的文章,紧跟着就有巴黎市民自发地组织游行向马萨林示威。

不得不说。马萨林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与他的前任黎塞留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初马萨林就是靠着黎塞留的赏识,得以被路易十三所赏识,这才在路易十三死后做了法国的宰相。奥地利的安娜摄政,更是将法国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马萨林。而为了弥补因为与西班牙进行旷日持久战争而日渐空虚的国库,马萨林推出了一条不得人心的政策。他将法国的税收外包给了金融家,从而套取、借贷了大笔的金钱。这些金融家没有一个是搞慈善的,得了这项权利,自然就是横征暴敛,用最快的速度收回成本。

这种局面之下,老百姓与贵族们早就不满了。再加上最近有传言,说马萨林又想要将巴黎的税务也外包出去,而备受巴黎人民喜爱的大文豪陈江华又因为揭露教廷黑幕而被捕入狱,几项叠加之下,陈江华时间就成了导火索。

起初的游行示威被镇压之后,最后革命精神的巴黎人不干了,在孔代亲王等贵族的暗中支持之下,暴乱发生了。一夜之间,暴乱的巴黎人占领了大街小巷,树立起了一千两百道街垒,他们用一种叫‘福隆德’的东西投掷石块,袭击马萨林支持者的居所。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暴乱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但整个巴黎都参与了进去,甚至巴黎之外的地方,也相继发生了**暴乱。眼看着局势失控,奥地利的安娜带着自己的儿子路易十四先跑了,紧跟着马萨林也跑了。

而文艺青年在遭了月余的牢狱之灾之后,再出来的时候居然被推崇为暴乱的精神领袖……陈江华简直是欲哭无泪,这他妈的叫什么事儿啊?一不小心抄错了一出戏剧,结果转眼间被上梁山了。造反这事儿,逮着可是要掉脑袋的!而且现在连后悔都晚了,那些起义军,生怕陈江华逃跑,命令整整二十号棒小伙子二十四小时地跟在其后。别说吃饭了,上个厕所都有人跟着。

更要命的是,逃出巴黎的法国王后,立刻命令暴乱的策划者孔代亲王率领大军镇压起义。不过几天的功夫,巴黎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别说人了,就是一只鸟都飞不出去。陈江华仔细一琢磨才想起来,这他妈的暴动,就是提前了一年多的投石党运动啊。据说,几个运动的领导人最后的下场都不怎么样。这下子彻底完蛋了,就算现在趴到奥地利的安娜面前,估摸着对方也不会给自己活路了。

想到可怕的后果。陈江华决定破釜沉舟。他直接找到了起义领导人,宣称自己不但是大明帝国的公爵。还是澳洲共和国的重要人物……这几年的功夫,随着澳洲工业品被荷兰佬搬运到了欧洲。澳洲人的大名渐渐充斥了欧洲人的耳朵。一听说陈江华是澳洲大人物,几个泥腿子领导人高兴了,干脆就把陈江华摆到了革命导师的位置。他们几个泥腿子虚心向学,要问陈江华学习澳洲共和国革命成功的先进经验……再然后。陈江华身边的护卫增加了一倍。这回更别想跑了!

然后陈江华不得不面对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参与暴乱还是冷眼旁观?貌似不论怎么样,只要最后起义失败了,他都得掉脑袋?他又对着镜子照了半天,怎么看也没看出镜子中的文艺青年有半点革命导师的范儿。

好吧,是你们逼我的!打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