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若非月老睁眼看,怎得绝境遇孽缘(一)
此时恰好是正午时分,烈日当空照,涂炭人世间。读零零小说
慕枫雨一路跋山涉水,晒的是汗流浃背。
沿途纵然是山光水色,她也是无心消遣。
干燥的秋风呼啸,枯木凋零,杂草不算茂密。
慕枫雨瞭望地形,暗想:此处山腰开阔,视线明朗,不宜躲藏。若与人相遇,必定是一场恶战,恐难脱身。
况且慕子仪手绘的地图也在这里标注了危险的警示。
慕枫雨细看地图,图中记载过得此境,便能进入纵横交错的芦苇地。
那芦苇地向北可达荆州城,向西可通长江渡口,乘船逆游能回益州城。
更重要的是芦苇地方圆数里,草丛高过人的头,是最佳的隐匿地点。
如今慕枫雨也深知,若想脱离虎口,只能靠时间,迅速穿过这片开阔地。
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路顺畅无阻,都过了两个时辰,也未见有追兵。
按“血字诏”的规矩,若是杜远击退了敌人,必然会释放代表安全的青烟。然而眼下既无青烟报信,又无追兵来袭,一切都让慕枫雨倍感不安。
一路疾驰,快到山脚,不远处便是芦苇地。
山路由宽变窄,勉强容得一人通行,无需担忧被合围。
道路险峻正合了李白所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慕枫雨安全穿过了最危险的地段,心里轻松了许多,与适才相比,此刻更多的是担忧杜远等人的安危。
……
下山路,也已走完,芦苇地近在眼前。
片刻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太久。
慕枫雨扫眼一望周边情形,惊的冷汗直冒。
那山脚旁的小亭子里,竟然端坐着三人。
再仔细一看,三人中一老、一壮、一少。年长者,约莫五十多岁,年轻小伙也不过二十,少童估计十岁出头。
看他们儒雅装扮,也不似什么歹人。慕枫雨推测他们应是当地文人雅客,闲暇时余,携家老小来此处郊游的。
虽说心中如此判断,可依旧不敢大意,慕枫雨袖藏毒针,急促的绕道而行,不作片刻逗留。
亭中三人,似乎闲坐良久。他们见慕枫雨来了,都迅速起身。
慕枫雨步履轻快,急于离开。
亭中年长者纵身一跃便拦在了路口。拱手笑道:“姑娘,莫慌、莫慌走啊。”
慕枫雨不敢停下脚步,继续前行,只顺口应道:“老先生,有何事?”
年长男子见她不肯停步,脚底施展八卦步,从慕枫雨右后侧移至正前方,脚步落点,步步拦住了慕枫雨前行的路线。
他冷冷责备慕枫雨,说道:“姑娘,山路难行,我父子三人,不辞辛苦来此处等你,你却走如此急,岂不失礼?”
说话间,亭中青年和少童也跟了上来,围堵在慕枫雨身后。
慕枫雨轻功远远不及年长者,刚迈出的左脚,落点已被长者捷足先登,悬空的脚无落处,就如踩中了陷阱,无法前行。
眼下被夺了去路,前有阻拦,后有围堵,慕枫雨只得原地站稳,静待动静。
“你们是何人,等我做甚?”慕枫雨宽袖之中备好了毒针,暗想:这年长男子必然是三人之首,不管他是何人,定要趁其不备,先发制人,用毒针刺死他,之后,剩余的二人在做其他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