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孩子,我要你快乐> 第二章 把孩子带到世上,就要让他(她)幸福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把孩子带到世上,就要让他(她)幸福2(1 / 2)

这些父母不能把对孩子的爱,化成一种无私、无求、平等、尊重的爱。www.DU00.COm而这种无私、无求、平等、尊重的爱,正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爱,是构成他们幸福人生的基石所在。只有在这种爱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精神才会更健康,性格才会更阳光,才华才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他们也会更加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记得女儿兰兰很小的时候,我们总爱鼓励她,但凡她做了什么小事情,我们都喜欢说一句:“你真棒!”有一次,她做一项小手工,没有做成功,她悄悄地把东西扔掉后,自己趴在桌上伤心地哭了。

我问她为什么哭,问了好半天,她才说:“东西没做好,我就不是很棒了。”我听了后,微笑地摸着她的头,告诉她:“小傻瓜,在妈妈的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你做好了这个小手工,妈妈夸你棒,是表扬你聪明能干。你没有做好这个手工,妈妈依然会说你很棒的,那是表扬你凡事肯自己动脑动手,敢于尝试。如果这次做不好,你能坚持再尝试一次,妈妈就会表扬你更棒的,那是因为你在困难面前不泄气,有勇气,敢于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尝试。”

“是吗?你是这样想的吗?”女儿对我这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想法,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宝贝,妈妈从来都不是因为你好、你出色,才爱你。妈妈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是随时随地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你在妈妈的心中,都是最棒的。”

女儿听了我的话,破涕为笑了。她又开始找材料,准备把这个小手工再做一次。

在这里,我也想强调一下,溺爱也不是真爱。对孩子的爱,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无休止地迁就、无条件地满足、无界限地纵容。溺爱的本质,实际上是父母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心理,是滋长孩子自私、骄纵的放任行为,是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世界之王”的浅薄自私之心。它让孩子不知道是非、对错、规则、界限,因此这不是爱,而只是害。

拿我们家来说,我女儿兰兰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只要妈妈说一句:“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她就不会再将自己的要求坚持下去了,而是乖乖地听从大人的意见。因为,她知道,在原则问题面前,父母是不会让步和妥协的。无论她使出什么手段,比如打滚、赖皮、哭闹、绝食,都不会起作用。到最后,妥协和放弃的,一定还是她自己。

当然,涉及到原则问题的,一般也不多,都是一些关系到人品、是非的事情,还有一些对一生有影响的坏习惯。父母从小就要把这些事情限定好了,给孩子制定好一个品德的大框框,比如:不撒谎、说话算话、懂礼貌、遵守纪律、不打人、不害人、不霸道、不浪费、不虚荣、不说脏话、不搞特殊等等,让孩子不要越界犯规。

因此,父母对孩子不仅要有爱心,更应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还要学会如何去爱。父母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要把孩子作为一个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去培养,而这本身,也需要新时代的父母具备全面的高素质。

最后来谈谈耐心。人的最大差别,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而“想”和“做”之间的巨大桥梁,是需要用耐心的砖块,一块一块地慢慢搭成的。

很多父母教育的书看了不少,道理也都明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真要他们落实到行动上,他们又无法做到。决心是下了——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爱心也有了——要给孩子一种平等无私的爱,可为什么做起来,一切还是老样子呢?

这就涉及到耐心的问题了。要知道养育孩子这件事情,是一项长期的考验,是水滴石穿的漫长道路,是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更不是一天长大的。做父母的人,需要耗费一辈子的心力、智力、精力和财力,需要交付无限的耐心,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才能慢慢取得成效。那一分一秒的陪伴、一点一滴的引导、反反复复的磨合、日复一日的操劳、遥遥无期的岁月,都需要父母用无穷无尽的耐心去坚持。

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时期,从优生优育、如何早教,到吃、喝、拉、玩、睡、病,种种辛苦的付出、全力的投入、精力的耗费,对父母来说,真的是一种艰苦的磨练。所有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记得在兰兰幼年时期,我们家晚上很少开电视。本来,我在电视台工作,出于工作原因和自己的爱好,我都喜欢看电视。但女儿出生后,因为很多电视节目都不适合孩子,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耽误孩子游戏和运动的时间。如果仅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大人自己却看得津津有味的,那么,孩子必然也会受到干扰和影响,而且大人也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交流互动了。这时候,大人必须做出一些牺牲,以孩子的利益为重,割舍掉自己的一些不适合孩子的爱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