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赞道:“还是这样坐着舒服。”
敖烈和曹操对视了一眼,同时大笑了起来。从这个细节上,敖烈看出,曹操和自己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不拘小节,同样的变通豁达。在规矩严格的汉代,曹操的这个品行可是十分难得的,或许,这也是曹操后来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坐好了之后,曹操就吩咐亲卫摆上酒食。今天的酒菜很简单,每人面前只有两道肉菜、两道素菜、一盘带着水珠的青梅,另外,还有一摊西风烈酒。就连招待敖烈,都这么简单。由此可见。平时日传闻曹操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事情,一定是真的了。
酒菜上齐了之后,曹操笑道:“君侯,军中并无其他佐酒佳肴。怠慢了。”敖烈报以微笑的回道:“司空太客气了。酒食不过是果腹而已。这样已经很好了。”
点了点头,曹操伸手指向盘中的青梅,又笑着说道:“年前。操奉天子诏,出兵讨伐青州的时候,军士们在半路上口渴难耐,眼看就要走不动了。当时,就连操的口里,都感觉渴的要冒出青烟来了,最后,操心生一计,指着前面的大路说道,二十里外,有一片梅林。军士们听了,舌底生津,欢欣鼓舞而努力向前,最终按时达到了目的地。”顿了一顿,曹操有些自嘲的笑了一下,接着说道:“不瞒君侯,其实,当时操也是靠着这个办法,进行自我安慰,最后才强撑着没有掉队的。”
敖烈早已在后世听过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但是今天听到曹操这个始作俑者亲口说出来,却感到别样动听。端起面前的酒杯,敖烈向着曹操举杯道:“司空处事机智,令人敬佩,本侯敬司空一杯,先干为敬!”一仰头,敖烈一口喝光了杯中的酒水。
曹操笑着也喝下了一杯酒,然后问道:“君侯如此豁达,实属难得。但是君侯就不怕操在酒水中下毒么?”
敖烈哈哈大笑了起来,笑着说道:“用下毒这种下三滥的手法杀人,可不是司空的本性啊,若司空果真如此做了,也就枉为英雄了。再说,当年本侯的父亲、妻子都曾身重剧毒,却被本侯随身佩戴的万钻朱兰佩救了过来,这些事,想必司空也一定听说过,既然明知毒物对本侯没有用处,难道司空还会下毒么?”
敖烈的话说完,轮到曹操大笑了起来,他向着敖烈伸出一个大拇指,由衷的赞道:“君侯的气度,令人敬佩!适才君侯说起‘英雄’二字,敢问君侯,何人可当得得起当时英雄之称?”
这是,煮酒论英雄?敖烈惊诧的想到。在历史上,曹操曾经为了试探刘备的心意,特意青梅煮酒,遍轮天下英雄,没想到,因为敖烈的到来,这件事的主角之一,竟然换成了敖烈!事情的经过,敖烈通过后世的历史知识,都已经了解到了,但是他不想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于是反客为主的问道:“司空以为,谁可当得起英雄?”
曹操喝了一口酒,缓缓说道:“当今天下,诸侯割据,麾下控弦之士数以十万计者,不在少数。君侯以为,日前身死的袁术,曾经割据淮南男,兵精粮足,可为英雄否?”曹操第一个提出袁术,是有目的的,袁术僭越称帝,是对大汉皇权的藐视,任何一位忠贞与大汉的人,都不能原谅袁术的作为。因此,曹操希望能够从敖烈的回答中,判断出敖烈对大汉的忠诚到底有多少。
敖烈摇了摇头,他的回答让曹操大感失望:“逝者已矣,司空不必再说了,。”显然,敖烈以死者为安的理由,拒绝对袁术进行评论,同时也断绝了曹操试探自己的心思。
得到敖烈的回答,曹操显然不太满意,于是,曹操又说出了第二个人来:“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现今虎踞冀州和青州半部,部下名将、谋臣多如**,可为英雄否?”即使试探不出敖烈对大汉的忠诚有几何,曹操也就改变了策略,他想从敖烈的口中,得知敖烈对袁绍的看法,试探一下敖烈有没有联手对抗袁绍的可能。
曹操知道,敖烈和袁绍之间的仇恨,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袁绍从一开始暗中撺掇何进假天子诏,征召董卓进京开始,敖烈和袁绍的矛盾,就已经结下了;后来在讨董之战中,敖烈又和袁绍争夺各路诸侯联军的盟主之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更是在虎牢关前,袁绍因不遵敖烈号令,把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在后来,袁绍不知道哪个筋搭错了,竟然轻易就被王允给忽悠住了,在沙县联合其他几路诸侯,埋伏下二十万大军试图一举杀死敖烈,虽然最后敖烈活了下来,但是敖烈的未婚妻孙尚香却因为替敖烈挡了一箭。差点香消玉殒。再加上血杀、虎贲两军精锐,在此役中损伤殆尽,导致敖烈安全回到幽州之后,也只能是暂时忍下这口气。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笔账。一直到数年后的今天,敖烈依旧没能讨回;之后,敖烈为了拉拢甄家。潜入邺城,说服甄家投效的同时,还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仓,让袁绍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了一年多节衣缩食的日子,总之,敖烈和袁绍的仇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基于两人之间的仇恨,曹操认为,敖烈应该对袁绍十分痛恨,所以,曹操第二个就把袁绍说了出来。
敖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