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00年12月20日,韩晓即将在这个异世界度过一周年的前夜,一架巨型的波音747客机载着七百多名乘客飞入了云层。巨大的钢铁机翼如两面尖锐的刀锋划过清冷的夜空,直接将钱塘省客流量最大的西子机场抛在了三万英尺外的距离。
十二月的钱塘大地早已是寒风塑骨,但宽大明亮的飞机机舱内却温暖如春。参加培训班的所有学员们大都规规矩矩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坐着,别看这些学员在越州市各地各部门都算是响当当的实权人物,但由于组织部门对全市各级官员赴香江的审批把关很严,所以,学员中去过香江的也没几个,而剥离掉官帽下的光环,其实他们和所有同年龄的青年人没什么两样,也都在为人生中第一次的香江之行而兴奋、憧憬与期待。
韩晓所坐的这一排共有六个位置,三男三女,三个男学员坐在外侧靠过道的位置,女学员则坐在靠窗的位置,都是培训班里同一个课题小组的学员。这次培训班为了培养学员的团队凝聚力,提升学员的合作与互动,特意将二十四名学员分为了四个课题小组,每个学员除了要单独完成各自的培训论文之外,还要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团队项目。韩晓所在的这一小组显而易见是最糟男学员们妒忌的,不仅仅是因为全班最美丽的三个女学员谭雪薇、蒋韵梅和金雁齐齐聚到了一起,而且还因为韩晓、关鹏和魏远程(越州市计生委办公室主任)等三位男学员无论从官场上权力的显赫程度还是工作中人脉的宽泛程度都远远比不过其他男学员。对于这些男学员的刻意疏远或有意轻视,韩晓并没有太放在心里,韩晓始终相信人与人的相处最终是建立在信任与平等的基础上的,只要不开口借钱,有钱和没钱都一样富有,只要不低头要官,官大和官小都一样平等。 再说了,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美的人,不到老态龙锺退休之际,谁也不知道谁会走多远。
面貌姣好的空中小姐将韩晓面前的食物一一收拾停当了没多久,飞机便开始往下降落了。韩晓感到有些不舒服,只觉得耳膜内慢慢出现了巨大的轰鸣声,就赶紧从随身的小包里取出一包口香糖,拆了两片放到了嘴里使劲嚼起来。感觉稍稍好一点了,韩晓侧身朝舱舷的方向望了一眼,却意外发现坐在窗口一侧的谭雪薇紧闭双眼,面色苍白,韩晓连忙一边用手指捅了捅蒋韵梅的衣袖,示意她谭雪薇的不舒服,一边从自己的座位前面取出一只稍大一点的塑料袋,递到了谭雪薇的面前。
又过了大概十几分钟,正在闭目养神的韩晓听到一些学员发出了一阵轻微的惊叹,韩晓睁开眼,循声望去,见许多学员都三三两两得挤到窗口向下做着眺望。韩晓也顺势立起身,走到一靠窗的正在闭目安睡的男学员旁边,拉开飞机窗口上合拢的遮光板向下望去。 窗外的云层很稀薄,透过四散飘荡的云朵,已经隐约可见地面上四处散落的亮光了,就像是由一粒粒珍珠玛瑙织成的透明薄衫,柔美得覆盖在大地母亲弯睡的胴体上。凝望着如此美轮美奂的画面,韩晓也不由自主地从口里发出了轻轻的惊叹……
飞机安全降落后,双轮与地面的接触往机舱内传回一阵闷闷的响声,此时,已经有旅客不顾空中小姐的劝阻解掉安全带在忙着拿座位上方的行李了。韩晓和其他学员们倒是很守规矩地在位置上安坐着,听客舱内传来机长厚实的声音:“各位旅客请注意,我们已经安全抵达香江。感谢您乘坐我们的航班,先生们,女士们,晚安。”
匆匆忙忙得从托运处取了行李,培训班老师、学员约三十人上了一辆早已在机场门口守候的大巴。导游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说着一口有点大舌头似的普通话。幸亏学员们的领悟能力都比较强,于是一路行来,一边记下导游关于香江之行的友情提示和注意细节,一边为从车窗两边倒退而过的灯影霓虹而赞叹惊奇。
汽车在香江市内行驶了大约五十分钟,才在一处繁华的街口往左拐进一座闹中取静的摩天大楼。大楼是钱塘省一家外贸公司在香江市的房产投资,十一楼以下的楼层用于出租办公,十一楼以上的用于住宿接待。 房间不像越州大学时那样是事先安排好的了,经过两个月的封闭学习,许多学员已经兴趣相投地形成了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的小团体,让学员们自主选择寝室伙伴是所有选择方式中的最优方案。
韩晓自然毫不例外的选择了关鹏,而谭雪薇则和蒋韵梅住到了一起。他们的房间都在二十六楼,一间是2601,一间是2602,刚好在楼层中间走廊的两侧,门对着门。
在香江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楼层一般都很高,一般都不大。韩晓他们住的房间大概只有十五个平方,不过由于室内的设计相当合理,所以韩晓和关鹏丝毫感受不到拥挤的气息。
房间虽然不大,但是视野却很好。从窗户的一侧望出去,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公共游泳池就坐落在天桥与高楼连接点的拐角处。再望远一点,就是香江市最美的维多利亚港湾了。一大片错落有致的钢铁丛林在云层下高低起伏着,如同一幅后现代的经典,用串串点点的灯火向着丝绸一般柔滑细腻的海港撒着一颗颗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