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市第三期科级青年干部培训班在越州大学音乐厅拉开了帷幕,这是越州市历史上第一次将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班放在越州市委党校之外的学校举办。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基本上都是来自市级机关及全市八个县(市)区的青年领导干部中的精英,除了韩晓和另一位来自越州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调频总监关鹏是副科级之外,其他的学员一律都是正科,其中有的是市级机关实权部门的处长,有的是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有的则是各县(市)区党委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局办的书记局长。
这次培训也一改以往一贯以走读为主的学习模式,变为了全脱产学习,学习期间要求所有学员必须一律住校。培训班共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越州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集中学习,第二阶段则是到华夏国南端最为著名的城市,有“东方之珠”称号的香江市进行实地考察与学术交流。
其实韩晓从内心来讲并不是十分想来参加这次培训,一是因为他所联系的丰收村的工作刚刚迈入了正常阶段,许多事情都还只是将将开了个头,接下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二是韩晓向来不太喜欢组织部门组织的培训班,觉得太过于机械和教条,不太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但因为是市委组织部的有关领导亲自点的将,韩晓也只能乖乖的放下手头的工作,服从大局,整理好情绪来参加这次培训。 韩晓虽然身在市区,但是去越州大学报到的时候,培训班上绝大部分学员都已经在了。
“看来,还是有许多干部对这样的培训班趋之若鹜啊”,韩晓心里这样想着,脸上却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异样的神态来,他只是礼貌地从市委组织部的带班领导,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蒋昌新那里领了寝室的钥匙和日常的洗漱用品,转过身,就寻着楼牌径直往自己的宿舍走去。
这次参加培训的所有学员都住在同一幢楼里,学员们基本上按照市直机关以及县市区的顺序来排定寝室。因为韩晓所在的山阴区只有他一个人来参加这次培训,而且他又是副科,所以自然而然地和关鹏分在了同一个宿舍。当韩晓推门进去的时候,关鹏已经在了,这是个高高大大的北方汉子,有着一张长满络腮胡子的四方国字脸,说着一口标准的北方卷舌普通话。因为胡子的缘故,使得关鹏看上去年纪有些大,不像常规意义上的年轻干部。但韩晓从来都不是那种以貌取人的人,所以看见关鹏有些非主流的样子却还是很理解的朝关鹏点头笑了笑,关鹏也友善得回了韩晓一个微笑。别看这个关鹏初看之下并不起眼,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韩晓才听说这个关鹏很不简单,当年他以整个钱塘传媒学院广播编辑专业唯一的一名优秀硕士毕业生被越州市人民广播电台慧眼相中,成为了一个越州的广播人,三年后,他又更进一步,成为了越州人民广播电台历史上最年轻的调频总监,执掌了广播电台旗下收听面最广,粉丝群最多、广告额最大的音乐调频。 培训班的课程安排的相当紧凑,使韩晓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温暖聚在一起卿卿我我。幸好温暖的个性也不是特别粘人,她比较推崇的一句话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而最近一段时间,阮听秋也一直在为筹建影视传媒集团的事项而四处奔波,听说韩晓被关进了越州大学进行深造,阮听秋在电话里说了一句让韩晓哭笑不得的话,“那好啊,这样我就可以放心跑我的项目了。”
在度过了开始几天的适应艰难期后,韩晓慢慢学会享受起这种朝五晚五的简单生活来了。每天早晨天蒙蒙亮,韩晓都会早早起床,去操场上跑一会儿步或者对着墙壁练习一会儿网球;每天傍晚吃完饭,韩晓都会抽出时间到越州大学的校园里四处走走。看着那一对对躲在黑漆漆的角落里拥抱接吻的少男少女,总会让韩晓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想起了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另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曾经是他的初恋。
韩晓在所有的课程安排里,最喜欢一个叫做张和的老师上的人文艺术课。这个老师从外表看和关鹏有几分类似,平常不说话的时候看上去有些懒懒散散的,但是只要上课的铃声一响,此君却立即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迸发出如若潮涌般的文思和激情。每当张和老师上课的时候,台下的年轻干部无论年龄大小,无论官位高低,一律都怀着高山仰止般的神情忘乎所以地投入到张和老师勾勒出的古代文人墨客争锋的情境中去。从这以后,韩晓第一次学会了以谦逊的心态来面对古代的先贤以及他们所留下来的一些不朽的文学和思想。 培训班里的女学员并不多,只占了整个班二十四名学员中的三分之一。别看韩晓并不像班上的某些老资格的年轻干部那样会主动接近这些女学员,但他好像天生有一种让女子无法抵抗的倾和力,班里所有女学员都认可的男学员只有一个,那就是韩晓。
当然在八个女学员中韩晓也会有所侧重,他主要和其中的三个女学员走得相对更近一些,这三个女学员同样也是班上男学员们巴结交好的焦点:一个是越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谭雪薇,一个是浣纱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蒋韵梅,还有一个是越州市财政局第一稽查处处长金雁。这三个女人从容貌上看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