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chun远嫁的大船顺流而下,岸上的人们还在招手致意,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及李纨、凤姐、迎chun、惜chun等人,眼里无不闪烁着惜别的泪珠,心情格外沉重。**-**赵姨娘几乎把持不住,踉跄着要冲过去,被李纨与凤姐扶住。望着渐渐化成一个小圆点儿的踪迹,真是: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此次远嫁原本安排宝玉去送亲,能够这样远行历练对他来说极为有用。家人正兴高采烈的为他置办着远行的用品。他无意中看到贾环寂寞孤独的身影,徘徊在秋爽附近。心里一动,打定主意,找了贾母推辞。提出让贾环送亲。
贾母一面心里暗暗感念他的仁义,这次说是让他送亲,不如说是让他去散心。为着黛玉,他始终不能原谅自己,也不能原谅贾府的众位亲人们。现下又有宝钗进宫之举,别说他,就是贾母、王夫人自己也暗自伤心难过。
这样一来,何时能走出这个yin影?贾母担心的看着他:宝玉,出去散散心,有什么不好?就窝在家里,你憋不憋屈?一面让人去请王夫人过来。
宝玉打定了主意:孙儿我要去江南。去苏州林家。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的。
去苏州林家,面见林家的公主祖母,赔罪。
贾母心下有些感动。这样地心思,她不是没动过,只是没有妥当人。林家,如果只是黛玉一人,有什么嫌隙,也只有慢慢的化解,就是化解不开,凭着自己这张老脸。谁也说不出什么去。现如今人家有堂堂正正的祖母在,岂能不与理睬?装糊涂,朝里朝外的同僚们看着呐,皇家也看着呐。贾家的族人们看着呐。在这么抻下去,指不定还有什么糟心的事儿找上门。宝玉能去是再好不过的,当面说清楚,又都是至亲。唯一难办的,就是人家地银两怎么办?咱们别说眼下还不起。就是再拖些ri子,也是难办的。这,才是她的一块心病。
王夫人来了,先向贾母问安,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听了宝玉地话,倒是肯定的点点头该去。不过也不能让他自己去,总得有人陪着去吧?这是大事儿。关碍着贾家的兴旺,再说这一路上的花销。也不能就这么一声不响的忍了。心里打着谱儿,跟老太太商议着。请过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好歹吱一声。
贾母当然明白她地意思。很不以为然,倒也不好说什么。冷言旁观,只是开始打点宝玉出门的各项安排。
应邀而来的人,清楚原委后,都默不作声。让人家说什么,不都是你自己折腾的?贾琏心里有谱儿,要是那么容易见着人,上次去就见着了。一个方外人,肯不肯见你还是回事儿。就笑笑:琏儿无能,这回看宝兄弟的。自己过不久就得奔到煤矿去,闲的。不过,也别说,得把这事儿让黛玉知道。是找查家?还是告给诚亲王府?心里盘算着。
要说人家贾赦真不含糊。都这会儿了。还抱着小孙子逗着。全然不顾人家地大事儿。
邢夫人看也不看宝玉。温和地问候着贾母地近况。身子骨好不好?吃饭香不香?睡觉安稳不安稳地。
凤姐想说什么。又低下头。手里倒是不闲着。有一下没一下地捶着贾母地腿。
尤氏笑了:这可是好事儿。宝兄弟长大了。能给婶子分忧了。恭喜婶子。贺喜婶子。这都什么和什么?
贾珍认真地想了想:得跟上个妥当人陪着。别呼刺刺地去上一大堆人。人家是静修之人。要地是清静。要不。让蓉儿陪着去?瞧这族长当地。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
贾蓉。一个浪荡公子哥儿。由他跟着。一路上倒是不会寂寞。谁知道回来后地宝玉。会成了什么样儿?王夫人不愿意。贾母也保留地笑笑。谁也没说话。
贾政是清楚宁府这对儿父子宝贝,哪敢让他们陪着,就看了看王夫人。
王夫人看着贾母,贾母却看着宝玉,心里有数:蓉哥儿这阵子也出息多了,衙门里办了几件漂亮事儿。眼下,家里的兰儿还没出去过,这回儿让他去历练历练的。
尤氏点着头:可不是,兰哥儿也大些了,该见见世面去。老祖宗,可也得有个人带着好些。宝兄弟是尊贵人,可不能让他有什么闪失。
宝玉闻听心里腻味,本想出去散散心,带上几个人随着,没想到惹出这些事,就不耐烦的:叫上芸儿就行。
贾母一愣,心说怎么这府里还有这么一号人?芸儿?疑惑的看着宝玉。
贾琏心里倒是一喜,贾芸与他一向不错,有他去,什么事情还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又看到凤姐也是认可的模样,忙说:是西廊五嫂子的儿子,人挺机灵,也还规矩。
这样一来,贾珍倒是不好说什么,泄了气,无聊的眯起眼睛看着宝玉,这傻小子今儿长了行市,也不唯唯诺诺的,稀奇。
贾政本想由着贾母拿主意,毕竟对着林家有愧。有贾琏出头为宝玉助阵,心里有了底。就说:既这样,叫贾芸过来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