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两百○一章 绸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一章 绸缪(2 / 3)

个地方?

就是这里!沈欢自信一笑,臣已经调查过了,这里很合适做臣的实验改革。

赵顼道:去这里,确实有点流放地意味了。你能说说你打算具体怎么做么?

沈欢笑了一笑,这个时代,除了江南的几个州县,其他毗邻大海的,都让不少官员畏之如虎,因为临海。风雨之险太大,一个不小心,造成灾祸,那就是失责了。不过沈欢不同于常人,在他那个时代,有海的地方就有了资本——展的资本。这个资本。沈欢要充分挥领先这个时代近千年的优势,做出令世人震惊的功绩。

是地,是令世人震惊!前日日朝堂受人围攻,沈欢对这个时代大感失望,既而就纺自己一定要大搞特搞,做出令人侧目又心服得无话可说的功绩!为此他已经谋划了好几天,如今选择地方,不过才是个开始而已。

沈欢没有正面回答赵顼地问题,道:具体怎么做。臣还说不上来,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而已。不过臣可以与陛下来个约定。

什么约定?

请问陛下,现在海州上交朝廷的一年赋税是多少?赵顼又翻了翻手中的本子。道:不多不少,粮布之类地一道加起来,刚好十五万贯钱。

沈欢又问:相对大宋其他州来说,规模如何?

一般,中哮已。

如果达到三十万贯呢?

赵顼惊了一下:那算是大城了,洛阳也不过如此。

现在朝廷一年的收入不过八千万贯,全大宋有两百多个州,平均下去,每州也没有三十万贯。当然。收入不能这样平均,有些贫乏的州弄不好只有几万贯,而有些州则高达百万,像江南几路有海外贸易的州府,赋税则高。不过那也是少数,毕竟财政很多还来自其他盐铁茶酒之类的东西。总之,赋税有三十万贯,已经足够让朝廷重视了。

沈欢笑了,道:如果臣能让海州一年上交三十万贯地赋税。陛下如何?

在民不加赋地情况下?赵顼愣了之后问道。

是的,民不加赋。

赵顼沉吟片刻才问道:子贤又意欲如何?

沈欢嘿然笑道:那么无论海州一年创造多少赋税,除去上交了三十万贯,余下地都由臣来做主如何?当然,臣不会把余下地钱财都收入自己的私囊,而是要用来继续投资展!

赵顼想了想道:如果都是公用,朕可以与你来这个约定。不过子贤,你真的以为自己能一下子让海州地赋税番了一倍?这不是几千贯,也不是几万贯。而是十五万贯!以海州四县之地。你认识做得到么?看你与周季的合作,几年下来。也不过这个数吧?到地方为官,一任只有三年而已。

那这个约定就以五年为数吧。

赵顼惊了,道:子贤打算出去五年么?朕不是说了吗,等风声一过,就让你回来。

沈欢笑道:也不一定是臣在那里待五年,而是为了保证海州能够持续展,定下五年,也好令继任者有条件继续执行下去。

沈欢这话打了个伏笔,其实他也不清楚,这一去能多久回来,如果倒霉,弄不好一去不返——当然,作为主角,他不会让这种事生。不过时间长点总没有坏处,无论在哪个地方,给他五年,他也能有力量保存自己了。

好!赵顼考虑了一阵才咬牙说道,朕就与你来这个约定,朕倒要好好看看你沈子贤是否真有这般翻云覆雨的本领!说实在的,如果你能一年上交三十万贯的赋税,朝中之人,对你的回来,肯定无话可说!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赵顼站过来与沈欢击掌保证。

不行!沈欢想了想,还是没有安全感,还请陛下现在立下字据,日后也好让臣能够从容应对别人的抨击。

赵顼恼了:难道朕金口一开,还不算数?

沈欢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赵顼,道:还是白纸黑字能够令臣心安。

赵顼冷哼一声,无奈只好回到御桌,抬起笔来,唰唰写了一些字,盖上自己的标签,让沈欢过去拿,接着生闷气地坐在椅子上。

沈欢不理会郁闷的赵顼,拿起字据。看了看,意思果然够明白,写明了与沈欢地约定,末了加上几个大字——如朕亲临。这四个大字让沈欢心头火热,赵顼果然还是照顾自己的,只要有了这张纸。今后面对经济上的责难,都无须害怕了。日后赵顼要算帐,也有这道旨意作挡箭牌。

小心地收好这道圣旨,沈欢伤感地说道:陛下,如果没有其他吩咐,臣先告退了。臣打算先与三司交割事务,再做好起程的准备。

赵顼轻轻地应了一声。

沈欢见状,低下头转身走出去,走了一半。给赵顼叫住,才回转身来。

赵顼眼珠有些红,吸了几口气。才道:子贤……保重!

陛下也保重!沈欢给对方有句真情流的话感动得要哭,鼻头酸酸的,犹豫了半晌,咬牙又说了一句,臣知道陛下意欲改革朝政,以达中兴之势。不过有改革就会有矛盾,陛下也明白,现在王参政与朝臣有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也许今后陛下为了变法。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