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家(3 / 4)

同小可,因此,沈欢现在很担忧一旦司马光不再按照历史轨迹到洛阳钓鱼,那部煌煌巨著《资治通鉴》还会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吗?虽然现在赵顼已经允诺为它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说《资治通鉴》在煌煌巨著,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一千三百多个年头的历史。这部书选材广泛。除了有依据的正史外。还采用了野史杂书三百二十多种,而且对史料地取舍非常严格。力求真实。这部书所记述地内容也的确比较详实可信,历来为历史学家所推崇。而且《通鉴》记事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质朴精练,不仅可以作为史学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

后世的《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己远远过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笔知识财富。清代学者王鸣成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已和《史记》一样,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也代代相沿,使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通鉴学。当然,这些都与司马光的呕心沥血分不开。在洛阳的十五年,他几乎耗尽了全部心血。在完书后他曾上表皇上说:臣现在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齿也没儿颗了,而且神经衰弱,刚刚做过的事情,转过身就忘记。臣地精力全都耗费在这部书里了!司马光为编书经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几次催促,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草书,全是一丝不苟的楷书。书成之后,仅在洛阳存放地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可见他为这木书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如此巨大的劳动,不是说一个人肯努力就能成功的了,其中有不少偶然与必然,至少,时间充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旦司马光没有十五年的闲置,沈欢很难想象《资治通鉴》还能出现,这也是他最近一边为司马光高兴一边又担忧的情绪了。若《资治通鉴》不能面世,他会不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呢?

不说沈欢地担忧会不会成为现实,单说司马光,得到了官家地大力支持后,他除了忙碌公务外,期间一心都把精力扑在了修史一事上。他开始调用人力物力,组织书局,把以前结交的志同道合地修史人员都拉了进来。当然,与历史不大一样的改变就是沈欢也给拉了丁,成为伟大的校对人员,另外给拉进来的还有与司马康一道混得风生水起的欧阳,都是年轻才俊,在司马光眼里,又甘于寂寞,是修史的一把好手。

《资治通鉴》的出现给了不少人不同的感受,当日进讲,除了官家的盛赞外,连一道文宗欧阳修也出了感慨,说君实此举,实在是文人之幸,他日必当青史留名!另外还有其他文人也跟着起哄,一道吹嘘此乃天子圣明之象。

这或多或少可以解释赵顼对《资治通鉴》很兴奋的原因吧。不过,《资治通鉴》给他带来的兴奋与喜悦还没过两日,就给另外一个消息给抹杀了这份欣喜。

在慈寿宫里,在两宫太后的面前,官家赵顼显得有点气急败坏,甚至不顾君王的礼仪,挥着手,大喝着说道:朕不同意,不同意!皇妹,你是不是疯了,竟然……

他所说的皇妹就是宝安公主,只见她一脸淡然地坐在下,嘴上若有若无的笑意真的令赵顼以为她不正常了。

皇妹,你知不知道,朕这些时日在琢磨着给你一个大国封号,以显朕对你的爱护之意,可是你……你真的没疯吗?你刚才竟然和朕说要出家?出家做道士?赵顼依然怒不可遏,激动得脸色红,他真以为自己的听觉出了问题,他的皇妹,宝安公主,竟然在他面前说要出家做道士!理由是为刚刚驾崩的父皇守孝三年!

守孝?赵顼有点难以接受,皇妹,要守孝,也是作为儿子去做,你一个女儿家,去参合什么!难道你就是要朕等难堪吗?

宝安公主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赵顼。

赵顼一下子愣了,突然觉这里只有自己在表演,而慈寿宫中除了他与宝安,明明还有两宫太后,而今日,也是她们派人把自己叫来的。难道……赵顼心头有了不妙的感觉,看向稳坐台前的曹太后。

官家少安毋躁,静下心来,免得坏了龙体!曹太后淡然地说道,像清风一般,没有痕迹。

赵顼更愣了:娘娘,难道你没听到皇妹说她要做什么吗?她……

这个哀家当然清楚!曹太后笑着说道,宝安之前已经与哀家说了,她不就是要尽孝心为先帝守孝三年么?你是官家,国事为中,不能面前你为先帝守孝,而其他郡王,也各有要事,难以周全,难得宝安有这个心思,你们父皇九天之上,也该欣慰了吧!

怎么会这样?赵顼感觉有点难以理解了,他本来还在猜想太后让他过来,是要劝一劝皇妹的,现在怎么听就感觉怎么不对劲,一说过来,反而是两宫太后都同意,而他就是要劝说的对象了!

反正朕不同意!赵顼坚定地说道,宝安年纪也不小了,都到了出阁的年纪,却要出家做道士,传出去,成何体统,皇家脸面何存!娘娘,这个您想过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