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十六章 少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少年(3 / 3)

赵仲不悦地道:沈兄此言差矣。王大人本身非凡,仁宗时就上《万言书》,指点弊政,举朝皆以为然。就此一点,怎能说他没有执政的能力?

沈欢吓了一跳,他可没有说王安石能力不足的意思,纵观其一生,能力还是颇强的,至少比同时代的人要强上几分,不然也不会被当时的天下人寄以厚望。赶忙摇头道:非是能力,而是性子。赵兄,你可知道,介甫先生性子过于固执了。

锲而不舍,难道不是好事?赵仲不服气地说道。

沈欢笑道:做学问当然要锲而不舍,但若身为宰执,性格执拗,不懂变通,不融同僚,你说,这也是好事么?若是举措激烈,想来又是一番争斗了吧。这是沈欢对历史上王安石行事的一个评价,也算是总结。

其实他还有一点没有指出来,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先对王安石的能力与忠心是持肯定态度的,这点沈欢也不反对;之后就其失败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守旧派的强力阻隔,这一点有着阶级思维在内,若说是最主要原因,是不大站得住脚的,毕竟当时神宗皇帝,那可是一个最坚强的娃儿,一力支持王安石不说,就是王安石罢相了,他依然亲自把变法措施坚持了差不多十年之久,直至去世!

另外有个原因就是说王安石的性格决定了他失败的命运,是一种性格悲剧。因为王安石太过执拗,拗相公就是他的写照,作为一个天下宰相,一昧强横刚强,显然不是为政之道,加上他在用人与对待政敌方面的过错,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个观点,也颇有市场,至少沈欢是持肯定态度的,不过,这些年据沈欢的研究,他觉得王安石性格执拗之外,还有一最大缺陷――冲动!冲动是魔鬼啊,身为一国宰相,比起执拗来,冲动有时造成的伤害更大了。比如宋神宗一对他有异言,他就立刻待在家里不上朝了,这种撂胆子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权谋之术,反而是受了委屈生气所致,完完全全的冲动使然。还有他那些变法措施,也不加思考论证,皇帝一信任他,就觉得该有一番作为了,很是冲动地一股脑儿丢了出来,没有一点步骤与措施,最后导致更大规模的反对声音的出现!

这些只是沈欢一人的浅见,当然不能立刻就说与赵仲知道了,对于这个突兀出现的少年,他总是觉得还神秘,交浅言深总是一个顾忌。

虽然觉得沈欢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赵仲还是不服气,抗辩道:王大人正人君子,能力又强,自有他的方法。小弟就是听闻不少王大人名声才决定上门求教的,没想到失望而归。

沈欢摇摇头,觉得没有必要再在王安石这个话题上纠缠,闻言笑道:赵兄想求教哪一门学问?

赵仲闻言激动起来:近日小弟读《老子》,有不少疑惑,听闻王大人是治《老子》大家,因此特意过来。

《老子》?沈欢苦笑摇头,他之前还认为王安石治《老子》只得一个术字,黄老之家,讲究清净无为,仁宗官家行了数十年,如今却是不符合当朝之政了。赵兄若是想朝堂上有一番作为,还需另做他学。

赵仲问道:此言何意?

沈欢笑道:现在天下之人,莫不知道大宋积弊,若再是无为,岂不更艰难。此时天下形势,却也如王介甫所言,该是‘大有为’之时了!

赵仲奇怪了:沈兄不是说王大人……

沈欢道:王介甫所说之理,我亦赞同,不过择术不一而已。

哦?赵仲更来兴趣了,愿闻其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