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msdt8rxvbgsnxkh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称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1而行住坐卧举念运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务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惟行道业。故得天上地下六道四生礼拜皈敬最为尊胜。不朝天子不揖诸侯作人天福田为三界依怙2是道士修道行道的重要内容。pvkb72m的4的r[ybmn
斋(齋)《说文》称戒洁也从示3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的诚敬。《礼记》说到将祭时君子乃齐(斋)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斋)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4醮《说文》中有二义一作冠娶之礼解一作祭仪解而祭从示以手持肉意思是献肉以祭。宋玉《高唐赋》称: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牲祷旋宫醮诸神礼太一。5醮神意即祭神。中国古代宗教有众多的斋戒仪礼以及等级森严的祭仪规定。《礼记-曲礼下》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6只有王有祭天地的权利而大夫以下的庶人只有祭祀其祖先的权利。并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7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8对于祭献之物不同等级也有明确的区别规定。的odnetpiq8vs7\netbsp;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腐败、社会动乱之际一开始它就以与统治阶级相对抗的姿态出现因此它构造了自己的天地神灵系统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但是道教仪式仍然同古代祭祀仪式有密切关系。韩混成在《道门通教必用集-序》中称天师因经立教而易祭祀为斋醮之科。法天象地备物表诚行道诵经飞章达款亦将有以举洪仪、修清祀也9指出道教斋醮仪式是古代宗教祭祀仪的改易。早期道教多用斋名。北魏寇谦之的《老君音诵戒经》称:斋功不达无有感彻之理10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共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练功成感彻之后长生可剋。11南朝宋时的《三天内解经》也称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尘垢内则五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居能修长斋者则合道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师遗教为学不修斋直冥冥如夜行不持火烛此斋直应是学道之。12另外《正一威仪经》在正一奉斋威仪外又有正一醮请威仪。醮者祈天地神灵之享也。亦有多种所有饼果并须清洁不得肉脯荤秽三官不佑。13斋和醮仍是分别使用。约成书于两晋之际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则将斋和醮对举称修斋设醮不依科仪之考。14大约到了唐代才普遍流行斋醮连称。46o\s2b9sobfx71
道教创立斋醮仪范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修道。《海琼白真君语录》引用白玉蟾的话说:古之圣人以道学难入世欲易迷设科戒仪范之文以一齐其外;著注念凝神之法以正其心。复以炼气胎元之方制其食味。又以祈真朝谢之品涤其过尤。然后趋于学。无学之徒臻乎冥寂栖于损又损之府契乎无为则邪谲之关键不开镇静之淳和可致。15二是为通神。《金箓大斋启盟仪》称道家所先莫近于斋。斋者甚多大同小异功德甚重实能贯通乎上下以归于最上一乘也。其威仪节度总二百四十条秘于三元宫中造端举要以诏后学。由此观之则所谓动天地、感鬼神福邦家济幽显舍此道则何以哉。16三是为供养。早期道教在行仪后收取五斗米就是供养。明代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有西门庆为李瓶儿亡后五七建水火炼度荐扬斋坛的细节在斋功圆满后西门庆酬谢黄真人一匹天青云鹤金缎一匹色缎十两白银酬谢吴道官一匹金缎伍两白银又是十两经资。17十两经资当是给参加仪式道士们的供养。qhozhm6bhnno8
道教斋醮仪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各种独立的科仪组成每个科仪又都具有特定的神学意义和作用。例如《先天斛食济炼幽科》就是由炼度、济幽和斛食三仪组成的大型仪式每次演习时间长达四小时。演习此仪就是运道士一己之神气合二象之生津炼化亡灵之枯骸使之度入圣。每个科仪又由具有独立意义的仪式元组成例如:升坛、炉、署职、唱方等等而许多种科仪组合在一起形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仪式群即斋醮法会。例如仪式过程需历时九天的九皇金箓大斋、三天的下元黄箓大斋等等。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建度亡醮的三天安排第一天包括直符、扬幡、安监斋、敷座演经、灵前召请、立寒林所等第二天包括直符、礼忏、灵前咒食等第三天有直符、济孤、设醮等。18所有的独立科仪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某时某处举行大型斋醮法会的神学要求。hen4pb。tp
据统计现存《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科仪经籍共有一百七十二种其中包括各种斋醮仪、授度仪、灯仪、坛仪、格式等著作。19就其威仪内容和功能分析已经覆盖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明代道教徒多方面的信仰需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