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女生小说>小寒资料集> 概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概述(1 / 6)

道教的仪式和方术是道教徒在宗教教义思想支配下的宗教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道教界人士的目光看来道教仪式就如同一场演出道士们穿着金丝银线的绣花道袍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集体演出一场场科仪犹如一出出折子戏。方术中如念咒、掐诀、画符、禹步等也穿插在坛场上演出的折子戏中。然而对于道教徒来说仪式和方术都是神圣的。在仪式中道教徒寄托自己的信仰倾诉自己的感情满足自己的信仰要求。在方术中道教徒沟通人神关系和人鬼关系寄托自己控制命运、消灾辟邪、长生成仙的愿望。在这些宗教行为中道教徒们相聚一起他们的社交愿望得到了补偿他们的奉献也成为道教宫观、道教团体和道士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g6qqkjnetbsp;科仪的传统分类道教仪式即科仪它的传统分类是以科仪的功能和举行仪式所需的时间、规模作为标准的。据《洞玄灵宝玄门大义》称科仪有二种:一者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总有三箓七品。三箓者一者金箓斋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二者玉箓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三者黄箓斋下拔地狱九幽之苦。七品者一者三皇斋求仙保国二者自然斋修真斋道;三者上清斋升虚入妙;四者指教斋禳灾救疾五者涂炭斋悔过请命;六者明真斋拔幽夜之魂七者三元斋谢三官之罪。此等诸斋或一日一夜或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具如仪轨。1另据《金箓大斋启盟仪》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祀之余意也。2这里的内斋就是极道外斋就是三箓七品的济度。1**8tf\suf3h

道教科仪如此繁复多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有一个漫长的展过程。南宋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中称:的u2krjs1lq1npoi

斋法起于中古晋宋之间简寂先生始分三洞之目别四辅之源疏列科条校迁斋法。又唐时张清都经理之余尚未大备。至广成先生荐加编集于是黄箓之科仪典格灿然详密矣。3这是说由简至繁的过程。明太祖御制《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去繁就简立成定规其《序》激烈批评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为广设科仪于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无知者妄从科仪是有三五七日夜讽诵经文。4《大明立成玄教斋醮仪》改黄箓斋名为度亡醮规定了三日节次目录、一书夜节次目录、一日节次目录等这又将其繁改简。道教科仪的内容和名目的展一直处在由简入繁和由繁入简的变化过程中。e\j3o4z的brfnetbsp;据考证早期道教多称其崇拜仪式为斋以斋醮一词指称道教科仪的是唐以后才渐趋普遍。而现代则多称醮如建醮、打醮、火醮、祈安醮、灵宝禳灾保境清醮等等。但是道教界仍以斋醮指称科仪保持着它特有的传统。如图所示。[qhibggq的ht9jinetbsp;这一传统分类方法除了表明各种斋法的规模和作用也表明了它们适用于不同等级、层次的教徒。大约成书于南宋的《灵宝玉鉴》称上元金箓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宁邦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非庶人所可为也;下元黄箓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5张宇初《道门十规》称大小各依分数不可僭乱定规。6这是神权屈从于王权在道教仪式规格上的表现。o8khtnetbsp;斋醮内斋(极道)r6ffdinet6n

心斋坐忘存思等等外斋(济度)dnz\nxbbnbfuhyo

三箓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上清斋自然斋三皇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科仪的要素和结构道教科仪包含着大量的象征因素。例如:步罡踏斗时铺设的罡单上布满了星宿图像以象征浩翰的天庭法师在进表时焚烧疏文象征通达神灵。但是所有这些象征都是通过科仪活动实现的因此仪式不仅是象征的集聚而且是一种宗教行为系统。onet

道教以科仪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来体现它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广义地说这一系列的信仰行为包括一般教徒的烧香叩头跟随转坛等;狭义地说就是专指道士进行的斋醮仪式。这些仪式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要素。静态的要素有:1obxly4bdezvb

坛场设置。《玄坛刊误论》称凡修斋上至三清上境次乃十极诸真下及五帝三官神仙灵官之属。三日三夜香灯旛花列位供养。7所谓:香灯旛花列位供养指的就是仪式坛场布置。它们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仪式有所变化。至于坛场设置的香、花、灯、水、果等供献也各有规定在仪式中必须献祭如法。tmfpp9pjrd4t7tro

法服冠饰。法服指道家祀天之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轩辕黄帝见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云霞之法服执玉圭而前曰:帝劳心天下为生民主可谓德矣。帝始体其像以制法服。法服之尺寸各有规定和意义。如上清法服的内帔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道士无法服不得妄动无女真衣(法服之一种)不得咏于上清宝经通天服乃帝王得道飞升冲举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8经典文检。道教科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