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木一直在想,现在这现实的大宋与21世纪人认识的大宋有无差别?有多大的差别?
说起扈三娘,一定会想起《水浒传》。《水浒传》把元末明初人对这11、12世纪大宋的认识灌输给了20世纪的现代人,并且,大部分的人也已经习惯了他的表述。
在《水浒传》中,大宋是一个以坞堡经济为主导的庄园世界:史家庄、赵家庄、桃花庄、柴进庄、晁家庄、宋家庄、张太公庄、穆家庄、公孙胜庄、曹太公庄、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毛太公庄、孔太公庄、曾家庄、刘太公庄、狄太公庄、陈将仕庄、榆柳庄,总共92回的书中,这20个有名可指的庄园即已出现34回次,占回数37%。这说明庄园是普遍存在、极为平常。而且不少庄园很有规模,比如史家庄:王进“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
比如穆家庄:“数行杨柳绿含烟,百顷桑麻青带雨。高陇上牛羊成阵,芳塘中鹅鸭成群”。
比如祝家庄:方圆三百里。规模之大,就是一个小小的王国。
王木木很认同这点,王木木的治化攻略、机械制造的实施,都是白大老板在自己的庄园中实施的,否则,早就传得家喻户晓的了。
一个庄园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三种人:庄主、庄客、庄户。三种人外,也有“主管”、“先生”等,但非必备。
庄园中的庄主,一庄之主,他们是地主,占有土地,居统治支配地位。
庄园中的庄客,是完全服属依附于庄主的农民,役属于庄主,工作繁琐辛苦,但其虽为被剥削和被统治者,却总是跟庄主站在一边,维护庄主的利益。
庄园中的庄户是庄园中的农业生产者,占大多数。庄户地位较庄客为高,对庄主亦有一定的依附性。
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日浮客,而有畲田。……夫主百顷而出税赋者一户,尽力而输一户者数十家也。就使国家有宽征薄赋之恩,是徒益一家之幸,而数十家者困苦常自如也……”
苏洵也指出:“……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而役属之民,夏为之耨,秋为之获,无有一人违其节度以嬉。……”
韩琦说:“西川四路,乡村民多大姓,一姓所有客户动至三五百家,赖衣食借贷,仰以为生,……”
我们知道,《水浒传》故事原来是说话人讲给人民群众听的,假若它所说的矛盾斗争(包括地理环境在内)和历史实际不大致符合,谁爱去听呢?所以,《水浒传》以宋代史事为题材而以庄园为背景是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
王木木觉得,《水浒传》中的对社会的描写可以接受,因为它接近真实。而《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生态度大可唾弃,因为它是元人或明人的思想。
回到现实中来,扈家庄是个家大业大的主,遭奸人陷害谋产也不奇怪,听说在官府缉拿时扈家兄妹率众反抗,官府以立斩已到手的扈太公相逼,缴了扈家兄妹的械,扣押了二百人,并宣布上千的扈家庄人皆为新庄主农奴,终身不得赎,三代以继。
王木木觉得,此案大有问题,无人证、物证,仅凭诉求,加上推测,就要满门抄斩、灭族灭产,太儿戏了吧。没有奸人作科,哪能如此离谱?
想想《水浒传》中留给自己的扈三娘,真是个悲情扈三娘。
扈三娘武艺出众,才貌超群,有诗赞曰: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蹬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单枪出马。
《水浒传》中的扈三娘是相当的完美的:
扈三娘的模样好:“天然美貌海棠花”,战场上能让敌方心思散乱。
扈三娘的才能好:她不是绣花枕头,红绒套索别出心裁,她的日月双刀神鬼莫测,能战五虎上将呼延灼,敢抓井木犴郝思文。
扈三娘的性格好:她不是母夜叉,不是母大虫,她是个“乖巧的人”,柔顺得很。
扈三娘的情义好:扈三娘嫁了王英,结果为救他,把自己的命搭上了,这样的娘子现在少有了。
扈三娘的身材好:她是一致公认的一丈青。
扈三娘的出身好:她是扈家庄的千金小姐,教养不会差,属大家闺秀。
美貌、高挑、妙龄的扈三娘让酸葡萄们嫉忌了,于是集体行动,悄悄地给她安上了一个悲剧的命运。
梁山好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扈三娘的命运,未婚夫全家惨遭灭门,扈家庄兄妹俩硕果仅存天各一方。然而对于美女英雄一丈青来说,这仅是悲剧的开始。被林冲捉上梁山以后,宋江为兑现诺言,把她许配给了梁山第一色狼矮脚虎王英。一个“一丈青”、一个“矮脚虎”,单从绰号上就可看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