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相扑是中国古代娱乐项目,亦称角力、相扑,即后来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扑在当时堪称京城开封的一绝,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项娱乐表演。宋仁宗就因为爱好女子相扑而被司马光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劝谏。
在日本,在中国汉唐时期,其遣汉使、遣唐使、遣高丽使看到了相扑技艺,觉得自已的农耕岛国很需要这种尚武的课程,于是,学习了,研究了,消化了,推广了,自成一体了。所以,早期的日本皇室,自雄略天皇(日本第21代天皇,456年~479年)始,天皇即位时常“令宫女脱其衣,去其裙,着以兜挡,令相扑之”以作庆贺娱乐、哄笑大方。在日本,是女相扑事业的纵向开发带动了男相扑事业;在日本,女相扑事业的横向开发使其有了不少有别于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另类的性娱乐产品。
据《述异记》所记,传说在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时代,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部落“以角抵人,人莫能御”。这种用头冲撞的作战方式,就是“角抵”的最早起源。而角抵就发展为后来的相扑。据《文献通考》记载:“秦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县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觝。”这就是说,兵器都销毁了,讲武之礼才改为角觝。
到了南北朝时,相扑是比赛最多的一个项目。相扑也称相辟、相攒。《晋书》说:在中原地区的襄城郡与颖川郡的联欢会上,就有相扑比赛。襄城人在输了之后反而解嘲地说:“相扑下技,不足以明两郡之优劣。”事实上体育比赛最能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尊严。为了维护这种尊严常常寸步不让,不争回荣誉,决不善罢甘休。《晋书?庾阐传》记载,在晋朝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西城健胡,矫健无敌,晋人莫敢与校”。司马炎为此事大为恼火。于是张贴榜文,“召募勇士”。后来,庾阐的父亲庾东应募,与胡人比赛。结果,“遂扑杀之”。庾东由此”名震殊俗”,并被赏赐做了官。
《续高僧传》上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隋代有一个叫法通的和尚精通相扑。当时“有西番贡一人云大壮,在北门试相扑无敌者”。这件事使隋高祖杨坚很为恼火。他说,难道“大隋国无健者”?有人向隋高祖推荐法通。隋高祖马上派人“召通来,令相扑”。结果,法通赢了大壮,“举朝称庆”。《唐语林》记载:唐代大梁节度使李绅,在检阅过镇海军选送的相扑能手富苍龙、沈万石、冯五千、钱子涛的技艺之后说:“真壮士也,可以扑杀西胡丑夷。”
唐代的皇帝大都是喜爱体育活动的。他们喜欢马球,喜欢狩猎,也喜欢相扑。唐代也称相扑为角觝。“角觝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在唐朝的宫廷里有两个专供皇帝娱乐的地方,一个是教坊司,一个是内园。教坊司里大都是歌舞伎,而内园却多是体育表演的健儿。《新唐书》上说,“内园恒备角觝之徒”。所谓角觝之徒,就是专门供皇帝观赏的相扑手。
相扑也是宋代宫廷宴会娱乐的压轴节目,《宋史?乐志》记载,“(宴会)第十九(项表演)用角觝,宴毕”。《东京梦华录》在“天宁节”亲中记载:”第九盏御酒慢曲子,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左右军相扑。宴退,臣僚皆簪花归私第。”除了皇官中的宴会有相扑表演之外,朝廷的外交宴会也有相扑比赛。《宋史?礼志》记载: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相扑一十五人,于御前内等子差。”内等子就是皇帝御前的徒手侍卫。《梦梁录》:“内等子,隶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所管,于殿步诸军选膂力者充应名额,即虎贲郎将耳。每遇拜郊明堂大礼,驾前只顶帽、鬓发蓬松、握拳左右行者是也。”这些人都是相扑能手。有规定的名额,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三年一次,就本司争拣上下名次入额”。
宋代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大城市如汴梁、临安人口增至几十万,城市中开始有了供市民们娱乐的“瓦子”。在“瓦子”的各种娱乐表演项目中,相扑表演是最受欢迎的,相扑艺人也是各种表演艺人中最多的。据《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诸书记载,仅南宋临安城一地就有著名的相扑艺人五、六十之多。如撞倒山、金板沓、曹铁凛、周黑大、曹铁拳、王急快、董急快、韩铁柱、黑八郎等,这些都是摔跤好手。宋代的上流社会及平民阶层都喜爱看相扑比赛,这真是一个能全民娱乐的项目。
在宋代,已经有了全国性的相扑比赛。《梦粱录》记载:“若论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争交,须择诸道州郡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如头赏者,可得奖品旗帐、银怀、彩缎、锦袄、马匹等。在南宋,临安城的南高峰比赛是全国最高级的比赛,赢得头名所获得的奖品是很丰盛的。宋理宗景定年间,温州的韩福夺得了冠军,不仅获得奖品,还被封了官“补军佐之职”。《水浒全传》上写的泰山庙会的比赛也是全国性的比赛。这更说明宋代的相扑运动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
至于女子相扑,在宋代盛况空前,但女子相扑,宋并非是最早的。早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国主孙皓,就曾”使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