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伯言> 第15章 孙家的明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孙家的明天(1 / 2)

这半年里,吴郡的变化很大,商铺建成了很多,道路也不在是坑坑洼洼的。陆逊告诉工匠,先以碎石铺路,在浇上土,用石碾反复的推压,没办法这时候没有沥青,只能这样办吧。而陆逊提议的练兵也有了规模,现在第二期也投入了训练。陆虎现在掌管了两个队伍,共700余人。一切都在陆逊的意料中运行着。孙策的信到了,陆逊得知他和太史慈皆安然无恙,心里很高兴,回信说自己和众位兄弟立即启程,陆逊和陆康商议了一些事情,让四族多多注意刘繇的动向,起事要提上日程了。陆逊几人前往长沙而去,这几个月里陆逊暗地里和周瑜通了几次书信,周瑜和陆逊对帮助孙策拿下扬州商议了很多。这次将是详谈。刘表失败后,袁绍一定不会罢休,其可能会利用声势,让刘繇屈服,让其和刘表一起夹击孙坚,而且刘表身后还有个袁术呢。行至数日后终于到了长沙,久别的兄弟重逢后,自然是一阵笑闹,孙权也来了。

到了晚上宴席过后,孙坚单独留下了周瑜和陆逊,孙坚:“伯言,你如何得知刘表要对我等不利?”陆逊早知道孙坚会有此问,但自己总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熟读历史啊,故回答说:“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刘表并没参与讨董联军,谁能知道其是何心思,这次叔父能识破其诡计,全是侥幸,侥幸!”。孙坚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但也说明不了什么,只得作罢。又问:“公瑾、伯言,可知吾单独留下你俩是为何事?”陆逊和周瑜齐声说:“侄儿愚昧。”孙坚:“两个小滑头,罢了,这次叫你俩来,是想将伯符托付给你二人。”不待周陆二人说话,又言:“叔父已老,想吾孙文台十八岁起兵至今,鲜有败绩,吾手下四杰,皆是冲锋陷阵之能手,吾带兵打仗一味靠勇靠猛,遂遭逢西凉铁骑,如不是用你等之计,恐我孙家两万士卒尽毁吾手。细想之下越觉惭愧,征战二十余年,帐下竟无一军师,可笑我见识之短。今幸伯符有你二位兄弟,以后运筹帷幄、征战沙场,前途不可限量。”

待孙坚说完后,周瑜说:“想伯符在战场上立功日短,恐观麾下多有不服,应给予伯符多加磨练,待伯符能使三军效命时,叔父在传位不迟。”孙坚听周瑜说完后又看了看陆逊,陆逊知道不说不行了:“我也赞同公瑾兄长之见,伯父应该明白“揠苗助长”之理,眼下伯符兄长日趋成熟,伯父应该做的是不让位而放权,当兄长能独当一面时,让位之事在考虑不迟,此事当以缓图之。”还有一点陆逊没说,孙策有开拓之志,却无守成之能,其性格像极了其父孙坚。要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眼下最合适的人孙权还太小,慢慢来吧。

周瑜和陆逊劝完后,孙坚也不再坚持,心里说,就让我在为孙家的伟业上再发挥最后的余热吧,伯符,为父很看好你啊。见孙坚妥协了,周瑜和陆逊相对看了看,微微一笑。陆逊有说:“还有一件事情应告之伯父。”孙坚:“小伯言,讲。”陆逊:“请伯父早做准备,伯言答应投效孙家,并献其一份大礼。伯言联络江东四族同投之,四族应允。扬州一地,久无战乱,人口繁多,又为富庶之地,做为孙家之基业,再好不过。但恐袁绍一计不成,又使计游说刘繇,使孙家腹背受敌,伯父不可不防。”孙坚听后来了兴趣:“如此,伯言可有妙策。”陆逊:“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攻城守地,还是公瑾兄长在行,伯父可问其。”周瑜:“好你个陆伯言,又推到我这边了。”周瑜如何不知道陆逊是想让其在孙坚面前表现,以后军师一职他周公瑾跑不了了。周瑜说:“刘表不思攻伐,虽与孙家交恶,然其心有愧,并不敢来攻。长沙一线我们只需留下三千士卒防御即可。”其余人等全部开往扬州,有四族配合,取扬州当如探囊取物。”

商议完后周瑜和陆逊就告辞,陆逊刚要回给自己安排的住处,却被周瑜叫住:“伯言,咱们多久没有促膝长谈了?”陆逊:“该不会是公瑾兄长很久没喝到汽水了吧?”周瑜:“知道你还问,还用我请你吗?”陆逊:“如此,兄长你先请。”一别数月后,陆逊又来到了周瑜这里,这里没什么变化,还是案几上摆放着一台琴。周瑜座下后眼巴巴的盯着陆逊,陆逊见周瑜这样,差点没乐出来,至于吗?然后又拿出来数罐汽水,又给了周瑜一包茶叶,周瑜见陆逊拿出来的新奇东西,问:“这是什么?”陆逊:“你闻闻不就知道了。”周瑜一闻:“啊,茶,好香的茶。”陆逊:“恩,送给你了,慢慢喝。”周瑜没客气,留下两罐汽水,其余的都让他小心翼翼的收到了抽屉里,那脸上如获至宝的兴奋。“啪”打开了汽水,两人开始了闲谈。周瑜:“有了江东四族的支持,孙家能毫不费力的夺取扬州,并站稳根脚,伯言,真有你的。”陆逊:“你我和伯符都是兄弟,而孙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于公于私我都应该帮孙家。”周瑜:“孙家有了扬州后,短期内不应再起征伐,当修养生息,招兵买马,肃清山贼水盗,平抚山越,王朗之流不足挂齿,待羽翼丰满再收拾不迟。”陆逊:“兄长好算计,山越之事交与我。”两人就这样商量着孙家的将来,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天,孙坚下了命令,招募士兵,筹集粮草,孙家将由大动作。孙策和太史慈现在已是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