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拯救全球金融> 第20章 仲宇改写华尔街投行版图的金融危机 (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仲宇改写华尔街投行版图的金融危机 (5)(1 / 3)

西班牙国家银行坚持零售业务和立足新兴市场的两大优点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独立投行转型为商业银行后,西班牙国家银行坚持零售业务的模式将被广泛模仿。

西班牙国家银行还竞标德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德国邮政银行。9月底,美国美联银行被花旗收购前,以及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摩根大通收购前,西班牙国家银行是这两家被收购银行唯一的一家美国国外的竞标者。西班牙国家银行在10月终于在美国收购了全美继华盛顿互惠银行之后最大储贷业的主权银行(Sovereign Bancorp),开始了在美国的扩张。

不过,西班牙国家银行在亚洲的业务薄弱,目前也不知该行是否有雄心进军投行领域。

遭重创的瑞银和法农贷

记者:瑞士的两家银行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的资产减计等负面新闻不断,似乎受到了危机的很大冲击。而法国银行业似乎表现不多?

仲宇:瑞士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是次贷危机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欧洲和法国金融机构,没有资本和精力从次贷危机中捡到便宜。

瑞士银行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机构。近10年中它致力于扩张其投行业务,在2000年收购美国券商普惠公司的目的是要为其承销的证券打开销路,并要仿效花旗的“交叉销售”模式,投行部门为私人银行带来更多的客户和管理资产,而私人银行则为投行分部提供了低利息的流动资金。瑞士银行在2005年成立了迪伦里德资产管理对冲基金,并为购买美国次贷资产而砸下1000多亿美元。2007年一季度,瑞银迪伦里德资产管理对冲基金报亏0.15亿瑞士法郎,被迫关闭,成为次贷风暴中第一个受重创机构。至10月底瑞士银行总共减计442亿美元。

瑞士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遭受重创,由于有财务顾问涉嫌帮助客户逃税等负面新闻,客户在第三季度转移出资产约500亿瑞士法郎。瑞士银行在10月份获得瑞士政府60亿瑞士法郎的资金注入,并将60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从账簿上分离,放到一项由政府担保的基金之中。

瑞士信贷在1978年便开始在美国投行业扩张,先买下了投行第一波士顿的部分股权,25年后全部买断。2000年它高价收购了美国投行、当时垃圾债券承销冠军DLJ从德意志银行挖来技术公司原始股承销小组,又从券商培基证券(Prudential Securities)挖来资产抵押债券承销小组,开了结构金融承销的先河。瑞士信贷在次贷中亏损较少。瑞士信贷与瑞士银行在前10年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现在瑞士银行遭受重创,瑞士信贷迎头赶上。

日本:再现华尔街

记者:让我们转向亚洲。日本表现活跃,通过竞购雷曼兄弟公司资产,野村证券再度杀回华尔街。

仲宇:是的,像20世纪80年代后期收购美国的圆石滩、洛克菲勒中心一样,日本人再次现身华尔街。

日本金融业在崛起,日本金融机构在本次信贷危机中受损较少,瑞穗、三菱日联等金融集团的基本面比美国对手花旗还强。更加强大的是它们有充足的资金,加上在日本国内的发展有限,它们已经将目光投向全亚洲、欧美市场。第一个走向世界舞台的日本金融公司是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金融集团,该集团在2006年底从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挖走了结构小组团队,大力扩张次贷业务,导致至今70亿美元的损失。瑞穗在2008年1月投资12亿美元购买美林集团可转换优质股票(Convertible Preferred Shares),年利息为9%。这是日本金融机构在1989年后首次投资华尔街投行,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标志着日本银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进军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的转折点。

瑞穗在2008年年初达成这项交易时说,这是一项单纯的金融投资行为,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在这项投资后,双方有机会促成进一步的合资项目。美林在2008年9月中旬被美国银行收购后,瑞穗发表声明要加强与美国银行和美林在亚洲业务的通力合作,主要是在企业金融、投资银行方面的业务。

瑞穗在美林的投资将在2010年转为美国银行的股票,为了增进双方的合作,换股后瑞穗仍将持股。

这次危机中,野村证券(Nomura Holdings)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也有突出表现。野村证券是日本最大的券商,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买下了其在亚洲的经营权。这一交易包括3000名员工,以及雷曼兄弟公司位于日本、中国香港、澳洲的地区总部。

雷曼兄弟公司3000名亚洲员工中,大概1300人在东京、800人在中国香港、250人在新加坡。东京主要是交易部门,中国香港主要是并购和股票、债券承销部门。在除去日本的亚太地区并购排行榜中,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在15宗案例中担任金融顾问,并购数额为320亿美元,仅次于摩根大通。之后野村证券宣布将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的欧洲业务,包括股票和投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