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而展开。”
虽然约翰在皮克斯就像苹果的史蒂夫一样,是个独裁者,但约翰的独裁风格要温和、友善许多。约翰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所以他做事匆匆忙忙,偶尔会发发脾气,但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个非常有教养、非常积极向上的老板。他会用各种肢体语言给予手下鼓励,比如抱抱他们,或者拍拍他们的肩膀,让他们感觉好一点。约翰就像一个大男孩,但同时也是一个慈父。他养育了5个儿子,住在酒乡索诺马古怪的房子里。房子里摆着一个8英尺高的伍迪像,伍迪就是《玩具总动员》里的那个牛仔。
约翰明白,皮克斯的未来最终肯定会比自己的个人成就更辉煌。他得培养别的高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他下放权力,给予其他有天赋的艺术家更多自由,比如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约翰还给简·皮克瓦(Jan Pinkava)绝对的自由去制作《棋逢敌手》(Geri’s Game),这部影片也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不过,约翰还是掌控着皮克斯艺术之路的大方向。
约翰体重超标,所以皮克斯为他专门请了一个私人厨师和教练。约翰是皮克斯的无价之宝,公司可不敢拿他的健康冒险。
1999年新年伊始,麦客世界大会如期举行。史蒂夫·乔布斯作主题演讲,介绍了4款新的糖果色iMac电脑。他还展示了一种新锁,人们可以很容易打开计算机机箱看到电路。
大家都很喜欢。对他们来说,史蒂夫就像摇滚明星一样。
比尔·盖茨要来了史蒂夫演讲的视频,在自己的录像机里观看。他十分震惊,史蒂夫不过透露了这么一点小消息,数千听众就如此兴奋!到底是什么起了作用,盖茨暗暗思索。是颜色?还是新锁?
苹果公司的公关人员煞费苦心地向外界宣传,由于史蒂夫步入中年,加上家庭因素,所以他变得和蔼可亲、成熟稳重。这么做很精明,因为随着史蒂夫再次声名鹊起,他变得越来越傲慢自大,而这样的宣传正好可以掩盖这一点。
有一次,史蒂夫给Sun的二把手埃德·赞德(Ed Zander)打电话,当时埃德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
“我想马上见你一面。”史蒂夫说道。
“我的日程表排满了。”埃德说道。
“不行,我们立刻就得见面。”史蒂夫不依不饶。
史蒂夫走进埃德的办公室,冲他大吼大叫了45分钟,大声斥责Sun“差劲极了”。
“我见识到了成熟的新史蒂夫。”埃德说道。
史蒂夫哈哈大笑,这才停止了自己“慷慨激昂的演说”。
媒体再次把史蒂夫视为英雄,将他捧上神坛,而史蒂夫却以极其恶劣的态度回应记者。《纽约时报》的记者约翰·麦可夫在皮克斯的会议室等了足足3个小时,然后才有人来告诉他,史蒂夫没法如约过来接受采访。
史蒂夫担任苹果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时,每隔3个月才会接受专题记者15分钟的采访,而且通常也是在给数千人作完演讲后才接受采访。在台上,史蒂夫魅力十足,无人能挡。但没过多久,只要史蒂夫一下台,他对待媒体的态度就会变得冷若冰霜。
史蒂夫会见记者的顺序也由对方媒体的重要性来决定。虽然《纽约时报》总能头一个采访史蒂夫,但是约翰·麦可夫也很恼怒,因为自己只有15分钟的采访时间。第二家采访媒体是《华尔街日报》,然后其他媒体依次上阵。
史蒂夫把记者看做自己的俘虏,而不是审问者。史蒂夫会在15分钟之内大谈特谈公司的新产品。记者事先都接到了警告,不要问别的事情,不然史蒂夫就会把他们扫地出门。私人生活更是禁忌话题。有一次,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记者斗胆询问史蒂夫为什么坚持称自己是临时首席执行官后,史蒂夫大发雷霆,摔门离去。
约翰·斯沃茨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他在采访时发现,总有那么几个瞬间能看到史蒂夫的内心世界。史蒂夫的内心就像一扇百叶窗,偶尔会打开,随后就是漫长的封闭。有一次,史蒂夫谈到他最大的激情其实是拍电影,因为像迪士尼《幻想曲》这样的电影会被几代人铭记,而生产一台计算机一两年之后就会被淘汰。
然而大部分时候,这15分钟的采访都令人沮丧不已。有一次,约翰·斯沃茨问史蒂夫,皮克斯是不是只做这种G级电影。史蒂夫立刻把约翰指责了一通,他满口仁义道德,最后还质疑约翰的为父之道,问他是否会让自己的小孩去看R级电影。
“史蒂夫是所有首席执行官里最难采访的一位,他刁钻、尖刻,非常不友好,”约翰说道,“采访他,就是会让你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自己置身于莎士比亚的某幕剧中,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很多记者采访史蒂夫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尝试过一次就到此为止了,没有人能受得了他的那副嘴脸。”
1999年夏天,《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在美国特纳电视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