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才不怕吃官司。
“给他们打电话,就说让他们见鬼去吧。”他这样指示杰夫道。
杰夫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打拼了15年,他有底气在史蒂夫面前为自己的意见争辩。然而,杰夫的自信却让史蒂夫更傲慢、更粗暴。
最后杰夫离开了房间,心想,史蒂夫今天至少说了47次“见鬼”。
从此“让他们见鬼去吧”成了史蒂夫的另一句口头禅。
史蒂夫接管公司时,苹果公司还有一项叫做“苹果急救热线”的服务,签署合同的客户终身都可以打电话获得技术帮助。这对苹果公司的财务状况很不利,史蒂夫决定砍掉这项服务。
那些签订了合同的客户怎么办?我们对他们是有义务的。杰夫心想。
“让他们见鬼去吧。”史蒂夫说道。
随后,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因为此事把苹果公司告上了法庭,结果苹果公司败诉。
杰夫·库克10月底辞职,他在苹果公司只待了4个月。他受不了对史蒂夫唯命是从,不能有自己的一点想法。然而,他还是觉得史蒂夫是一位“了不起的领袖”,史蒂夫有远见,能制定出清晰明确的目标,并能号召一帮人为此努力。如果没有他,苹果公司不可能东山再起。“史蒂夫是我见过的能力最强的人。”杰夫评价道。问题就是,史蒂夫需要身边的帮手完全顺从自己,完全失去自我。
“我觉得为史蒂夫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一部分灵魂换取一大笔钱。”杰夫·库克说道。
1998年10月,史蒂夫宣布苹果公司已保持三个季度的持续赢利,第三季度达到1.05亿美元,苹果公司复出的势头的确不容小觑。苹果公司的股价在史蒂夫接手后已经涨了2倍,《名利场》杂志年度“新权贵”评选信息时代50位领袖,史蒂夫的排名由第32位蹿升至第14位,紧跟在好莱坞重量级人物大卫·格芬之后。这两位大亨也是朋友,大卫那时就住在史蒂夫在中央公园西边圣雷蒙的公寓中,他自己位于第五大道的住所正在改建。史蒂夫非常能理解大卫的境遇:他花了1500万美元请贝聿铭重新设计他的曼哈顿合作社,结果改建工作进行了整整5年。
史蒂夫与大卫“浓情蜜意”之时,他正和大卫的商业伙伴杰弗里·卡森伯格以及他的工作室“梦工厂”公开较劲。皮克斯预计将在感恩节推出第二部故事片《虫虫特工队》(A Bug’s Life),然而卡森伯格却快马加鞭地完成了《蚁哥正传》(Antz),并比皮克斯早1个月上映。史蒂夫指责卡森伯格抄袭皮克斯的创意,拿蚂蚁当动画片的主角,他说杰弗里没离开迪士尼之前可能听说过皮克斯的这个想法,后来就“活学活用”了。
和《玩具总动员》安排的一样,史蒂夫也为硅谷的朋友举办了一场《虫虫特工队》的内部放映会,还错误地称之为“首映”。他把地点设在弗林特中心,这里也是为麦金塔电脑和iMac电脑举办发布会的地方。他们在停车场支起一顶巨大的帐篷,正式的接待会就在那里举行。侍应生们端着寿司、素食和泰国菜走来走去,皮克斯的人特意在前面铺设了一条红毯,让IT精英们体验大明星的感觉,甚至还雇了一帮人假扮粉丝向他们索要签名。史蒂夫就站在门口,招呼进门的客人。他的老朋友鲍勃·梅特卡夫乘坐豪华轿车大驾光临,他的女伴就是《连线》杂志的总编辑卡特琳娜·海罗。阿尔维也现身了。阿尔维结束了与史蒂夫多年的不和,现在在西雅图安顿下来,成为微软的一名研究员。“等你在那边休息够了就回皮克斯吧。”史蒂夫告诉阿尔维。哼,说得跟真的一样,阿尔维心里想。
《金融时报》的路易丝·基欧还在人群中发现了拉里·埃利森的身影。“拉里看上去非常落寞,因为他不是今晚的主角。”她回忆道。
后来拉里终于等到了与史蒂夫和劳伦妮单独相处的机会,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可是没过一会儿,史蒂夫就甩掉了拉里,又忙着与其他客人寒暄去了。
在这场“昆虫”大战中,《虫虫特工队》胜出了。它在北美收获1.63亿美元票房,而梦工厂的《蚁哥正传》只有9100万美元。截至1999年夏天,《虫虫特工队》甚至超过了《玩具总动员》,成为动画电影史上最赚钱的5部电影之一。
《商业周刊》封面故事的标题为“史蒂夫·乔布斯:电影大亨”,这在好莱坞引来不少诧异的眼光。“在硅谷或者史蒂夫的角度来看,他的确成了电影大腕,”一位也在科技行业工作过的成功的电影制片人这样说道,“但在好莱坞,他只不过制作了几部电影而已。”
好莱坞的人都知道,尽管史蒂夫的照片出现在杂志封面上,但皮克斯最大的创作源泉还是约翰·拉塞特。“皮克斯的任何事情都要由约翰拍板。”帕姆·克尔温说道。约翰要签署每一个商业条款,聆听每一个立体环绕声音轨,甚至连佛罗里达迪士尼主题公园的细节都不放过。片中的角色弗里克和霍珀就在那里唱起了“做虫子好难”。
“约翰是皮克斯的财富,”帕姆说道,“一切都围绕着他创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