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不同、出人意料,但这恰恰就是典型的乔布斯风格。
在道德说教的故事中,主人公通常会因为做事光明磊落而最终得到命运的眷顾。现实生活中,史蒂夫作出决定迎娶劳伦妮,给她肚子里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幸运之门终于再次向他敞开,他的事业再次峰回路转。
迪士尼公司想继续跟进中断的谈判。
这桩公司联姻最终得以修成正果,部分原因是由于迪士尼公司嫉妒心太重,害怕别的公司突然插上一脚,坐收渔翁之利。与迪士尼公司的谈判搁置后,皮克斯的人去了派拉蒙影业以及华纳兄弟公司,与这两家公司进行接洽。他们为这几次好莱坞之行大造声势,好让迪士尼公司听到风声,有所行动。
迪士尼公司果然中计了,双方又回到了谈判桌旁。
史蒂夫飞回洛杉矶,回到迪士尼大厦。之前开会时,杰弗里·卡森伯格已经成功地给了史蒂夫一个下马威。这一次的会议室就在杰弗里私人办公室的旁边。史蒂夫还是一身自由艺术家的打扮:黑色立领T恤,一条蓝色牛仔裤。他坐在会议室长桌的一端,而杰弗里则坐在长桌遥远的另一头。皮克斯管理层的三巨头——埃德温、比尔·里夫斯(Bill Reeves)、拉尔夫·古根海姆沿着长桌列席而坐。他们看着两位大亨针锋相对,互相试探。“我们仿佛成了温布尔登球公开赛的观众,”拉尔夫回忆道,“他们俩就像圣费尔南多谷的王子和硅谷的王子狭路相逢。”
杰弗里开始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
“我想说明几点,”他说道,“如果你们想和我们谈,那就不能再找别家谈。”
开会之前,杰弗里的手下态度傲慢,总觉得和史蒂夫他们打交道过于屈尊俯就了。他们的态度表明,皮克斯一无是处,而迪士尼才是主角。现在,两个王子终于面对面地交锋,史蒂夫想表现得强硬些。他虚张声势,巧妙地掩盖了自己亟须签订这份合同的急迫心理。史蒂夫其实处于弱势,但却摆出强硬的姿态和迪士尼谈判。
“我为这个公司投了5000万美元,”史蒂夫说道,“我可不会轻易放弃,我不会把技术给你,而且我还想签订3部影片的合同。”
杰弗里固执己见地予以还击。
“皮克斯没法分到影片出售后的利润,”杰弗里说道,“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你不喜欢这些条款,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握握手散会了。”
史蒂夫留了下来。
尽管史蒂夫使出浑身解数装模作样,但还是完全处于劣势。杰弗里非常了解好莱坞和动画行业,而史蒂夫对此几乎一窍不通。会议的讨论内容转向电影预算问题。迪士尼会出资赞助制作,但是要分得87.5%的收益,所以迪士尼想尽一切可能压低成本,为自己谋取利益。皮克斯能分到12.5%的净利润,所以更在乎的是有充足的预算,以免自身亏本,或者牺牲影片质量。
史蒂夫给出了一个报价:2200万美元。
“我们从来没有花那么多钱制作动画,”杰弗里说道,“减掉500万美元。”
史蒂夫妥协了。
很久以后,史蒂夫和皮克斯的高管们才发现,杰弗里竟然厚颜无耻地狠敲了他们一笔。迪士尼制作动画长片的成本一般要比史蒂夫的开价还要多1000万美元!杰弗里给他们制作动画的资金,比迪士尼本身的制作经费还要少1500万美元!由于皮克斯对这一行不甚了解,他们在谈判桌上就亏了1500万美元。
即便如此,这也是史蒂夫·乔布斯化险为夷的妙招。他拯救了皮克斯。
确定好资金条款后,要想达成交易还差最后一步:皮克斯需要一个故事素材。约翰·拉塞特开始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玩具,最近制作的两部短片主角也都是玩具。而且约翰也喜欢好莱坞最稳妥的一种电影类型,那就是讲述友情的电影。为什么不制作一部以玩具为主角讲述友情的电影?
杰弗里喜欢这个主意。1991年5月,他们达成协议,准备制作《玩具总动员》。
回到NeXT公司,史蒂夫找到了销售部副总裁托德·鲁伦·米勒。
“你肯定不会相信我做了什么!”史蒂夫说道,“我和卡森伯格一口气签了3部电影的协议!”
托德可没有史蒂夫那么激动,他仍然满腹狐疑。
“史蒂夫,”他说道,“《锡铁小兵》只有3分钟,而我们花了1年时间才制作完……”
史蒂夫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托德说话时,他的眼神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显然还没从刚才的兴奋中缓过神来。
与迪士尼签约成功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冲淡了,史蒂夫还是要继续苦苦挣扎,努力拯救公司。特别是在他与公司两名高层发生冲突之后,日子就更加难过了。卷入纷争的两名高管一直以来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但他们也是意志坚定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就在所不惜。
NeXT首席财务官苏珊·巴恩斯准备在1991年春天离开公司,她是第二个离开史蒂夫的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