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毛泽东争取江西“三分天下”有其一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在革命形势非常复杂的战争年代,搞清楚谁是我们团结的对象,搞清楚谁是我们反对的对象,既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毛泽东用他的智慧和深入的调查给出了突破性的答案。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表述,就是如何给产品定位,进行恰当的营销。处于发展的中小企业的状态和毛泽东革命初期寻找同盟军的情况一样。大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经常是来什么事做什么事、什么赢取利快做什么、什么赢取利多做什么。直接导致企业各领风骚三五载,而后纷纷倒闭或消失,谁是忠诚的朋友?谁又能够帮助企业走出这个怪圈呢?可以学习毛泽东在残酷战争中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冲出重围,决胜市场。
1929年毛泽东以省委的名义向中央致信建议,中国工农红军要同蒋桂两系军阀争夺江西的地盘,江西方面成为毛泽东发展工农红军的“朋友”。
当时,蒋桂两系的部队,在九江一带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加上反动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正在扩大。这就预示着一个革命新高氵朝的到来。那么,革命的战略方向应指向哪里呢?
毛泽东在信里分析认为:指向南方?因南方数省中广东湖南两省买办地主阶级的军力太大,加上党的盲动主义在湖南所犯的错误,使湖南党组织几乎丧失殆尽,主客观条件都不利,指向闽浙赣?闽、浙两省敌人军力最弱。浙江只有蒋伯诚的少数省防军。福建五部之敌虽有14个团,但郭凤鸣旅已被击破,陈国辉、卢兴邦两部土匪战斗力甚低,陆战队两个旅在沿海从未打过仗,战斗力也不强。只有张贞比较能打,他也只有两个团战斗力强些,且福建混乱一团,极不统一。
这些因素,对红军都很有利,指向这里不是不可以,再看看指向江西行不行?以江西而论,赣北之德安、修水、铜鼓,红军尚有相当的基础。赣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等地,党和赤卫队的势力依然存在。赣南的希望更大,吉安、永丰、兴国等县的红军的第2团、第4团,正在日益发展。方志敏的红军也没有被消灭。这样就造成了向南昌包围的态势。
归纳起来,江西方面是红军发展的“好朋友”的理由有三点:一是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经济,商业资产阶级势力较小,地主武装较弱;二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的军队来驻防,不仅“剿共”“剿匪”情况不熟,而且又不像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三是距帝国主义的影响较远一点,不比广东,由于接近香港,差不多什么都受英国的支配。这些便是江西农村起义比哪一省都普遍,红军游击队比哪一省都多的原因。
因此,毛泽东向中央建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红军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顾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此来与蒋桂等派军阀相抗衡。
至此不难看出,毛泽东主张争取江西,其意就是想利用江西那里敌人力量较弱,群众条件较好,红军又有一定基础等有利条件,找到一块安生之地,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以便与蒋桂两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第二节 毛泽东主动交结绿林朋友壮大革命力量
到达永新县三湾村的第二天,毛泽东就通过当地的地下党把一封亲笔信交给了井冈山区的“绿林英雄”袁文才,讲明了要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意向。
袁文才家住茅坪马源坑,是个穷苦的客家人。他受不了地主豪绅的剥削和压迫,几次领着穷老俵奋起抗租、抗捐,地主豪绅就暗中勾结军阀部队洗劫了马源坑,还杀害了他的母亲。袁文才愤然拉起队伍造反。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扩大队伍,举行了推翻豪绅政权的武装起义,并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在外的地主豪绅带着反动军队卷土重来,袁文才只得领着拥有六十余支枪的农民自卫军重新上山。在这支部队中大多是出身贫苦的农民,也有不少土匪出身的哥们,绿林习气很重。他们既打国民党,也打家劫舍。
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后,袁文才部队的内部意见分歧很大,主要担心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占了他们的山头。但袁文才本人还是同意毛泽东上井冈山。经过双方派代表商谈,毛泽东与袁文才约定在东源大仓村见面。
约定见面的那天,袁文才起了个大早到了大仓村等待毛泽东,但是为了防止意外,在周围设下了大量的伏兵,以防不测。按照约定的时间,毛泽东一行三人到了见面地点。
“同志们好!”隔老远,毛泽东就打开了招呼。袁文才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