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当然是战略问题,作为企业家,如果缺少一种思维的敏锐性,就不能从小细节中发现大市场,也就无法预见未来。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引导事业,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延伸阅读
细节推理的典范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发大庆油田初期,日本人就想方设法收集大庆的情报,他们通过一系列现象准确地进行逻辑推理。当时,《人民画报》封面上刊登了王铁人的照片,天下着鹅毛大雪,铁人身穿大皮袄,日本根据这一情况分析大庆可能在东北三省,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雪。他们看到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日本由此推测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日本人又看到《人民中国》报道大庆的设备不用马拉车推,完全是肩扛人抬,他们就分析出马家窑离车站不远,远了就扛不动。1966年,王进喜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本人则分析到:井出油了,不然王进喜当不了“国会议员”。后来,他们又根据《人民日报》的一幅钻塔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势估算出油井的直径。根据这些情报和分析,日本石油化工设备公司提前准备,设计出符合大庆油田需要的石油设备,在我国政府面向全球企业招标时,一举中标。
日本人通过严密的细节推理,得出了相当精准的结论,这充分说明,企业家要善于分析和把握细节信息,细节同样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价值。在这个信息社会,善于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企业,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