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是0。
什么样的利益分配决定什么样的理性选择:小猪踩踏板只能获利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选择等待,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作为小猪,它有占优策略。
小猪有占优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不得;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对大猪而言是劣势策略,如果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经过仔细权衡,大猪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
智猪博弈给企业家很多启示,我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首先应该定位自己是大猪还是小猪。其次是采取符合自己的策略。是大猪就必须开拓市场,尽管这样会引来大量的小猪竞争,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大猪无可选择;作为小猪,最好的策略是等待,是瞄准大猪的行动,迅速跟进,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
很多企业家将智猪博弈方法应用到企业管理的不同层面,产生了积极效果。
在企业团队建设中,如同智猪博弈的现象非常普遍。通常情况下,团队的绩效激励来源于团队的集体绩效,那么此时,作为弱小的一方(小猪)如果主动劳动,集体绩效的提高非常有限,而且小猪不能得到额外的奖励,那么弱者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等待。而强者(大猪)为了得到额外的奖励只能选择主动劳动来提高集体绩效,而所得的绩效奖励又不得不与弱者共同分配。
智猪博弈的故事提醒企业家,企业管理中人浮于事的现象,反映出企业的绩效评估机制出了问题。要建立高绩效的团队,就不能只关注团队的绩效管理,而要重视团队成员的角色匹配和绩效分解,从而使每一个团队成员,无论大猪、小猪都能够真正地充分发挥作用,其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得以协调共进,以促进整体团队绩效的提高。这种方法规避了智猪博弈的风险,从而使管理机制能最大化地激发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