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算;如果乙贼不坦白,自己坦白,自己将被释放,如果自己不坦白,将入狱1年——不坦白还是不合算,可见,坦白才是聪明的选择。
对于乙贼而言,情况同样如此。
按道理讲,如果甲贼和乙贼都不坦白,他们最多被判刑1年,对他们而言,这是最有利的选择,为什么他们却无法实现合作呢? 两个狡猾的贼,为何一起做了一件最愚蠢的事?事实上,这就是“囚徒困境”的原因。如果让两个贼重新进行选择,他们仍然会采取同样的选择,因为,他们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会不会坦白?无论对方采取什么样的选择,坦白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如果不坦白,则是最不利的。
囚徒困境启示企业家一个道理:在商业竞争中,无论你的竞争对手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你都必须坚持对己方最有利的策略,尽管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这种策略就是占优策略。
所谓占优策略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采取该策略所获得的利益总会比采取另外的策略所获得的利益要大。
如果是在商业竞争中,一家企业采取了占优策略,而另一家没有采取,那么另一家企业必然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采取占优策略,并不是企业家不了解这种策略的结果,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蒙牛和伊利争夺奥运会赞助商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囚徒困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场盛大的企业盛会,任何企业都试图通过广告宣传,使自己的企业得以成长。蒙牛和伊利自然不容错过这样的机会。
为此,从2004年开始,蒙牛为每一位国家队运动员都配置了“牛奶套餐”,开始为竞标做热身运动。
2005年9月1日,蒙牛宣布,从当天起,北京市民每购买一袋蒙牛牛奶,蒙牛就捐赠一分钱,用于北京奥运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而之前,蒙牛就曾为北京申奥捐款1000万元。
蒙牛的目的,伊利当然明白,于是伊利也采取一系列措施进军奥运。
2005年11月初,伊利出资3000万元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为参加北京奥运会和下届全运会的内蒙古籍运动员提供补贴、奖励。
蒙牛和伊利的竞争,正使他们一步步陷入囚徒困境。
2005年10月,呼和浩特市政府认为,蒙牛和伊利在竞争成为奥运赞助商过程中,花钱太多,代价太大,况且乳品行业原料涨价、产品降价,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为此,市委市政府认为同城伙伴,不宜过分相争,建议两家一起退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申请活动。
在市政府的斡旋下,蒙牛老总牛根生与伊利老总潘刚共同在《关于退出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申请活动的函》上签上了大名。此函是写给北京奥组委的,核心内容为:根据呼和浩特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精神,蒙牛与伊利决定共同退出此次奥运合作伙伴申请活动。
然而,奥组委在收到两家的退出申请函之后,又收到了伊利再次申请成为赞助商的函件。结果,没有竞争对手的伊利,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资格。
蒙牛为什么会输给伊利?道理很简单,它违背了囚徒困境,放弃了自己的占优策略,所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囚徒困境及相应的案例充分说明,企业的竞争是策略的竞争,也是利益的竞争,这种竞争无法调和,一旦上了红海竞争的战车,谁也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企业在竞争中,必须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且要坚持自己的策略。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各种企业所谓的价格联盟为什么一触即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联盟是违背囚徒困境的,让任何一方放弃自己的利益,都不现实。
智猪博弈:做大猪还是做小猪
智猪博弈说的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猪圈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呼啦啦吃到9份,小猪只能吃到1份;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到7份,小猪吃到3份;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可以吃到4份,而大猪吃到6份。
智猪博弈的分析如下: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