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日本商业四百年> 第43章 蜕变之后的三井帝国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蜕变之后的三井帝国 (2)(2 / 2)

可是三井家并不同意这个方案。因为犯人每天的工资也就是8钱,而工人需要支付15钱,是犯人的两倍。

团琢磨决定说服三井中的领导,他说,犯人虽然便宜,关键时刻还能当实验品,但毕竟不是一般市民,工作起来没有积极性,不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井家不同意。

团琢磨继续努力,他作了一个报告,详细分析了欧美国家矿山工作人员的身份、薪水和能力,警告三井领导,如果不改变工人构成,三池就没有未来。

三井家人大怒,说他在妖言惑众,还威胁说,如果团琢磨再坚持己见,就撤掉他的职位。

团琢磨也大怒,立刻奔赴东京三井总店,跟大佬们痛陈此事,他坚持说,开了我一个,毁了千万家。你们如果不听我劝,三池煤矿早晚倒闭,你们想开了我就开吧!

三井家人有些感动了,他们召开了一个漫长的、历时一个星期的会议来讨论这件事,最后,还是在益田孝的支持下,团琢磨的改革又得以通过。这也标志着三井家的煤矿事业摆脱了封建藩篱,步入近代化的新阶段。

第三项改革,对日本煤矿业,甚至整个日本的产业界都影响深远。日本的煤矿一直都是靠蒸汽机来获取动力,这在19世纪90年代显然落后于世界其他强国。团琢磨革命性地把电力技术引入煤矿业,在施工现场装上电灯,工人们可以在深夜继续作业。

之后,团琢磨又把电话装到了矿坑里,他的理由是,一旦发生危险,矿工可以马上通知外界,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团琢磨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这个世界上,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勒都靠武力征服世界,他们的目标都显得过于自私和狭隘。而对技术的赞誉和追求才是人类共同的美梦,因为它们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团琢磨虽然不是技术的直接发明者,但他从工人的利益出发,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力设备,进行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他的功绩不是更值得歌颂吗?

当然,值得歌颂的还远远不仅于此。自从踏上三池矿山的那一刻,团琢磨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150年之后,中国那些小煤窑的老板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矿山里的煤矿再丰富也总有挖完的一天。若干年后,喧闹的煤矿会变得无比寂寞凄凉,为了那一天不出现,所有经营煤矿的人都应该给这块宝地留下些财富。

团琢磨就这么做的。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团琢磨要做的事情必然有其商业的考量,这个项目必须保证能挣钱,用沉甸甸的钞票堵住三井家元老的大嘴。同时,这个项目还能造福一方,名垂青史,那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团琢磨的计划是,在三池煤矿所在地三池郡修筑一个庞大的港口,用挖掘出来的沙子填筑出一片新天地,在其上建造一个庞大的仓库,用来储存挖掘出来的煤炭。

按照惯例,三井家人应该会反对。但事实是,这个计划一问世就被高层领导所欣赏,立刻提供400万日元的资助,全力支持团琢磨。

这是因为,三井家人眼光独到,他们早就意识到,在亚洲,日本煤矿业的唯一竞争对手就是大清国。清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煤炭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严重威胁到日本煤炭业的生存与发展。

但是在明治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煤矿业的技术水平也迅速崛起,远远超过了清朝。于是,很多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清朝自己都需要从日本进口煤炭。

这样一来,日本煤炭企业就面临另一个问题:运输。在团琢磨实施计划之前,三井的煤炭一般是租借政府的港口,然后运到海外。但按照团琢磨的计划,一旦码头修成,这笔租借费就能省却,同时,码头还可以租给别的公司赚取不少利润。

所以,三井家的高层算了一笔账,即使投资400万日元,也能在5年之内收回成本,何乐而不为?

这个计划在1902年开工,历时8年,建成之后,三井家族生产的煤炭、纸张鱼贯而出,销往清朝等亚洲其他国家。其直接的结果是,三池煤矿的收益年年走高,团琢磨也凭借自己独特的眼光跻身于三井财团的领导核心地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