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第一家族> 第19章 美国首富之争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美国首富之争 (1)(1 / 2)

媒体总得挖新闻、弄动静。于是,从这时候起,卡内基与洛克菲勒谁是美国首富的新闻,几乎天天在报纸上有版面。这情景,不比现在国人讨论首富的劲头差,区别只是咱们中国人赶上了络时代,扒粪渠道更为宽广,信息传播更快而已。

除了对比二人财富外,还有另外一个炒作,二人到底出生地在哪里。卡内基好说,就是英格兰,没什么可争议的。洛克菲勒就有得扯了,德国人与法国人大打口水战,都说洛克菲勒出生在各自的国家。各种家谱学家都登台亮相,力陈洛克菲勒出生在某地的证据。法国人说洛克菲勒的先祖是法国的罗克弗伊尔家族,德国人说洛克菲勒的祖先在17世纪居住于莱茵河谷。那阵势,就与时下国人争曹操故里一模一样。当然,也接近争夺西门庆的疯狂。看来,只要有利可图,什么国家,什么民族,都一样。

洛克菲勒实在不忍祖先受此磨难,于是在美国喇叭里说:“当一个美国人让我很知足。”当然,知足是石油大亨的事情,发表声明也是大亨的权利,但泛滥地炒作则是媒体与市井的快乐。谁说德国人严谨?谁说法国人浪漫?

在媒体狂翻两位大亨家底的时候,一场卡内基与洛克菲勒的商业拳击,正在悄悄酝酿着。可惜,媒体与民众被表象热闹给转移了视线。

到了19世纪90年代,卡内基接近60岁,在母亲去世后,卡内基终于与他相爱的路易丝结婚,此时正处在一个老处男的青春期。而50岁出头的洛克菲勒,则因为一次投资失误,误闯进卡内基的钢铁地盘。

洛克菲勒与卡内基虽然都是穷苦出身,都注重勤俭,也都异常注重细节,但这并不表明,二人真正互相欣赏。不过,二人面子上都还过得去,每逢圣诞节,二人都例行公事般互送礼物。洛克菲勒给卡内基寄去一件纸马甲,卡内基则回赠洛克菲勒一瓶上等威士忌。卡内基当然知道洛克菲勒滴水不漏,两个大佬保持着一种职业礼节。不过,客观地说,在这场礼尚往来中,洛克菲勒比卡内基要真诚得多。卡内基在写给下属的信中,经常用嘲讽的口气谈到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则从来没有这样无视过。

卡内基是个骄傲无比、自信无比的商业领袖。当然,这两样品质,洛克菲勒也都有。不过,洛克菲勒脾气更温和,不像卡内基那么狂躁。按说两个人小时候都没怎么读过书,都是从社会底层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也都经历过很多磨难,但在脾气、禀性上,二人却有天壤之别。造物弄人,这两个大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骄傲的卡内基眼里没人。有一次,在国外周游时,卡内基与英国女王碰巧住在一个城堡里。女王对钢铁大王的奋斗经历啧啧称赞,就动了恻隐之心,说要封卡内基一个爵位。谁也没想到,卡内基却说:“我都是钢铁大王了,要爵位做什么呢。”结果,大家都很无趣,只好不欢而散了。

对于洛克菲勒,卡内基不仅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还有些看不起,瞧不上。私下里,卡内基称洛克菲勒为“洛克小子”。瞧瞧,这哪像是称呼一个行业大佬。

不过,卡内基很快就知道,洛克菲勒可能是他一生中最不该低估的角色。

问题出在梅萨比铁矿上。

梅萨比铁矿之争

铁矿与钢铁厂的关系,想必通过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巴西的淡水河谷就铁矿石谈判而令大家印象深刻。其实,事实也与100年前的情况差不多。别看卡内基头戴钢铁大王花冠,一旦没了铁矿石,他就得喝西北风去。

不过,也许是在钢铁行业浸染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钢铁大王的帽子太沉,压得卡内基失去了判断力,总之,在19世纪90年代,卡内基坚定地认为,钢铁业的问题是煤炭而不是铁矿石。铁矿石永远价格低廉,因为取之不尽。

匹兹堡有个著名的投资掮客,曾经游说卡内基与从事采矿业的梅里特家族合作,实现钢铁与矿石业的双赢。不过,卡内基的鼻子几乎翘到天上去了:“再没有哪个行业比采矿缺乏吸引力的了!”在一阵大笑声中,卡内基丧失了一次进行资源整合的绝佳机会。

更重要的是,因为卡内基对采矿业的不耻,让洛克菲勒有了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严格地说,根本谈不上大展拳脚。在那个时代,没有一个行业的竞争像石油业那么激烈。经过石油业的风霜血雨和大风大浪,洛克菲勒和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刀枪不入。因此,梅萨比铁矿,只是让洛克菲勒施展一次他在石油业上的熟练武功而已。

小试牛刀一下,通过控制运输,使用超低价格,也就三招两式,洛克菲勒成功地控制了采矿行业。好在,卡内基的几个老部下,死说活说,总算买下了部分梅萨比的股份,否则,在接下来钢铁行业的大整合中,老钢王就什么资本都没有了。

这个送我纸马甲的家伙,还真行。卡内基知道遇到了强大的对手了,对一个能力超过自己的对手,卡内基知道该怎么做了。

1896年12月,卡内基揣着一瓶威士忌来见洛克菲勒,以低姿态与洛克菲勒达成矿石交易。以25美分一吨的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