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券投资的目的(1)暂时存放闲置资金。
企业一般都持有一定量的有价证券,以替代数量较大的非盈利的现金余额,并在现金流出超过现金流入时,出售有价证券,增加现金。企业对短期证券的投资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出于预防的需要,因为大多数企业都依赖银行信用来应付短期交易对现金的需要,而银行信用有时是不可靠的或不稳定的,所以,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有价证券,以防银行信用的短缺。
(2)与筹集长期资金相配合。
处于成长期或扩张期的企业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行长期证券(股票或公司债券),但发行长期证券所筹集的资金一般并不是一次用完,而是逐渐地、分次使用。这样,暂时不用的资金就可以投资于有价证券,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当企业需要资金时,也可以卖出有价证券,获得现金。
(3)满足未来的财务需求。
假如企业在不久的将来有一笔现金需求,如修建一座厂房或归还到期债务,则可以将现有的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便到时售出有价证券后获得所需要的现金。
(4)满足季节性经营对现金的需求。
从事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在一年内的某些月份可能会有剩余现金,在另几个月可能会出现现金短缺,这些企业通常在现金充裕时购入有价证券,而在现金短缺时出售有价证券。
(5)获得对相关企业的控制权。
有些企业往往会从战略上考虑去控制另外一些企业,而这可以通过股票投资来实现。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欲控制一家钢铁公司,以便获得稳定的材料供应。这时,该企业便可以动用一定的资金去购买这家钢铁公司的股票,直到其所拥有的股权能控制这家钢铁公司为止。
2.证券投资的原则(1)收益性原则。
证券投资的收益性是证券投资的主要动机。当企业持有超量现金时,将其用于证券投资就是要获取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回报,从而开辟资本经营领域,达到满意的投资效果。
(2)安全性原则。
证券投资的安全性是证券资产选择的主要依据,离开了安全性,收益性就没有了保障。当收益性和安全性发生矛盾时,理智的投资者会首先保证其基本投资的安全地位,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冒一定的风险去寻求最大收益。当投资者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时,可以进行证券投资的分散化,从而分散风险,确保证券投资的安全。
(3)流动性原则。
对于短期证券投资来说,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流动性原则。因为,当企业现金私有制时就要迅速出售证券资产换回现金,以确保企业财务的主动地位。
3.证券投资的操作技巧(1)稳健投资的选择——债券投资。
[1]债券的概念。
债券投资的对象是债券。这里讨论的债券是指作为购买者的投资活动,而不是发行人的筹资活动。以下是关于债券的几个基本概念。
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即债券设定的票面金额,它是债券发行人承诺于将来某一特定日期偿付给持券人的本金数额。
债券票面利率。
债券票面利率是指债券发行人一年内,向持券人支付的利息占票面金额的比率。与票面利率对应的是市场利率,一般说来,二者应保持一致。但多数情况下,在债券发行时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是不一致的,因此导致债券的购入价格与债券面值不一致,出现溢价或折价购入。
债券的到期日和付息期。
到期日是指发行人偿还债券本金的日期。付息期是发行人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向持券人支付利息的时间间隔。
[2]债券发行的特点。
政府债券占绝对比重。
从1981年起,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以后又陆续发行了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和保值公债等。在每年发行的债券中,政府债券的比例均在60%以上。
债券多为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算,平价发行。
国家债券和国家代理机构发行的债券多数都是如此,企业债券只有少数附有息票,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其余均是利随本清的存单式债券。
有的债券虽然利率很低,但带有企业的产品配额,实际就以平价能源、原材料等来还本付息。
[3]债券的估价。
对债券估价实际上就是估计债券的收益水平。收益水平是公司进行债券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评价债券收益水平的指标是债券价值和到期收益率。
债券价值的计算。
债券到期时归还的本金和按各期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和的现值,称为债券的内在价值或债券的价值。归还的本金和利息是债券投资的未来现金流入,债券的购买价格是其现金流出。只有当某种债券的价值大于购买价格时,进行该债券投资才会获得预期收益。
债券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