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波士堂:商道即人道> 第30章 郑永刚:比到最后是天分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郑永刚:比到最后是天分 (1)(1 / 3)

当20岁的他在部队里获得汽车兵大比武的胜利时,他没有想到,他会在日后被称为中国服装业的“巴顿将军”。在服装业开创了无数项中国第一之后,他更大的愿望,是将自己的企业发展成李嘉诚式的多元企业帝国。但对于这一切,他只给自己每天最多8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他坚持着中午20分钟的午睡,晚上在家吃饭,陪太太散步,带孩子吃肯德基,每周打高尔夫球。他说,企业家到了最高境界,比的是天分。

郑永刚之波士档案

195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1976年,高中毕业参军入伍。

1989年,创立中国第一个服装品牌“杉杉”。

1991年,“杉杉”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个完成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的企业。

1996年,带领“杉杉”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个上市企业。

1998年,“杉杉”与世界顶级时装公司合作,在中国的服装企业里首次启动多品牌、国际化战略。

1999年,“杉杉”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郑永刚任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006年,“杉杉”旗下拥有22个服装品牌,80余家企业,涉及领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在内,总资产近60亿元。

郑永刚说

战场上将军和元帅的区别在于,将军决战在战场,元帅决策在后方。商场如战场,在市场经济的战争中,我要做元帅。我不懂服装工业,但我懂得市场经济。

郑永刚自述

我这个人的个性就是富于挑战。我不愿意做别人安排给我的安安稳稳的事,我觉得不够刺激。从小到现在,我就是喜欢知难而上。

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我会是个将军或者元帅。我现在基本不做具体工作,主要研究企业发展战略。

巴顿说:战争是地狱,但我喜欢战争。既然喜欢,那其中就必有令人喜乐之处。这种喜乐在我看来就是“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宁波帮在上海闯天下,他们这一代人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后来的包玉刚也好,邵逸夫也好,这一代人又为宁波增光添彩。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宁波企业家目标就是要做国际水准的企业家。

观察员初印象

王新元(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副会长)

许思涛(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

袁 鸣(东方卫视对外事务总监、节目主持人)

郑先生曾经参加过我主持的第一财经商界精英高尔夫挑战赛,我跟他一起打过一场球,他打球的姿势非常难看。所以我很想知道,一个这么没有美感的人,为什么能做服装?(郑永刚:其实除了我还有个朱时茂,他比我的动作还要难看。)

(曹启泰:您和郑总是多年旧识。)基本上他每天吃什么、玩什么我应该都知道。(曹启泰:所以如果他口中不说的,我们都能问您。)

我对郑总的第一印象是他很彪悍。我更想了解的是,在这么多的品牌中,杉杉到底能够给消费者留下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郑永刚的“将军”长成之路

曹启泰:郑总,可不可以说明一下,您今天身上穿的服装是您自个儿的牌子吗?(郑永刚:对,是我们22个牌子的其中一个。)(袁鸣:您这一身都是吗?)(郑永刚:除了鞋子,对,还有皮带不是。衣服跟裤子是同一个品牌的。)还分得非常仔细。可不可以请教一下为什么今天做这样的服装选择?

郑永刚:我想简洁一点。我是搞时尚的,但是在我身上看不到时尚的样子,不过我的脑子是很时尚的。(曹启泰:您今天的穿着风格很简单,简单也是时尚的一个重要元素。)

20岁的部队汽车教练

郑永刚:其实我自己对穿衣服方面没有特别多的讲究。这跟原来的工作有关系,我以前基本上都是做师傅,做厂长。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才有一些时尚的感觉,过去都不是的。甚至现在很多省长、部长,你让他去讲时尚,他也就是穿得干干净净而已。但是现在我必须穿得时尚一点,要让大家觉得我是一个做时尚品牌的企业老总。

曹启泰:我察觉到一件事,从您进场的仪态,现在的坐姿,点头的习惯,看得出来您身上有一股非常浓厚的军人气质。

郑永刚:是这样。我1976年高中毕业以后,那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没有别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去部队。所以我有幸去当兵,在部队待了将近5年时间。部队对我来说是走入社会的第一站,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郑永刚:我是南方人,参军去的是北方的大连。在新兵连里我表现特别好,所以部队机关来选人的时候,我本来可以到机关去,但我跟指导员说,我还是喜欢学开车。因为我在新兵连里是学车的,那时的想法就是想学一门技术,以后回来起码能够混口好饭吃。我们的新兵连大概120人,后来选招了两个人到汽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