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明绝品男> 第17章 安溪县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安溪县治(1 / 2)

王知县宣布命案告破,张三刀被打入了死牢,安溪县牢占据了县衙的西南角,故俗称“南监”。分内监关重犯、外监关一般犯人,男监、女,监。大牢附近还设有狱神祠或狱神庙。此外,县衙中还有马政厅、马房、官仓、门房、里舍(里甲房)等建筑。

县衙之外还有其他官署和设施,亦为一县行政之所需,计有县学、社学、城隍庙、际留仓、禄米仓、预备仓、便民仓、邑厉坛、僧会司、道会司、税课局、河泊所、水马驿、公馆、管河厅、巡捕厅、巡检司、山川坛、急递铺、递运所、社稷坛、养济院、漏泽园、府馆、布政分司、按察分司、都察院、察院、工部分司等。其职能就不一一赘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构成完备的大明县级行政机构体系。

大堂左右两边雁翅排列着“回避”、“肃静”虎头牌和暖阁两侧分置仗、刀、枪、剑、戟、刑具也肃穆安静地见证了律法的威严。

退了堂,王知县迈着方步满面春风地下了了堂来,李汉臣准备恭敬的前来作揖礼,但王知县微笑着拍了一下李汉臣的肩膀让他待会到后堂花厅叙话,又吩咐孙师爷作为向导。

等高捕头和一帮衙役出了大堂各司其职去了,李汉臣在孙师爷的指引下出了大堂,往大堂后面走,一边走一边请教对县衙轻车熟路的孙师爷县衙内部布局和各处职能,孙师爷乐意为其解答,李汉臣闻之也有自己的思考。

知县大人每日升堂时间分为早堂(早衙)、中堂(中衙、午堂、午衙)、晚堂(晚衙),今日审理人命案大属于早衙。

知县大人一天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事务总的次序是处理公文、比较钱粮、问理词讼。

大堂上每日设值堂吏和值印吏各一名,“直堂吏一名,专一在堂挂号登记上下公文,并拘勾人犯牌票,以便揭查。直印吏一名,置簿填写某房公文几件,用印几颗,至晚递不致违误,结状以防奸弊”。其余吏典于各房办事,非传唤不得上堂。每晚又派巡风吏一人巡视衙门各处,以防奸盗。

县衙中的人员分为官、吏、役三等,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

县衙每日清晨即开始办公,日暮时方才散衙。每日卯时,吏典、隶兵及各种杂役于承发房画押报到,称之为点卯,下午酉时,下班放衙归家。

在政务分工上的分工大体可以分为:官主决策,吏理文书,役供差遣。

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即正官、佐贰、首领,为朝廷命官,数量不多。

知县总管一县之政,务,佐贰、首领则分别分工负责劝农桑、兴修水利、清军、巡缉、宣扬教化等某一方面的事务;吏员为在吏部注册的公职人员,主要在六房、粮科、马科等各房科中办事,处理公文账册;三班衙役则司职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差遣。

大堂右侧是典吏协助知县处理文卷的所在。属于核心办公区域,典史厅设于大堂旁边就是这个目的。

还有,孙师爷虽然是知县大人的幕友,但是属于知县私人雇佣,因而师爷的幕厅不可以出现于大堂之侧。幕友协助知县处理事务,都要在靠近内宅的地方进行。幕厅紧邻县衙大堂,幕友到此办公不合情理,所以孙师爷的幕厅在二堂之后。

出了大堂,孙师爷为李汉臣介绍了到了县衙的第院字两排厢房的称谓和职能,是为“六部房”,中央称‘六部’,地方称谓‘六房’,六房对称设置,入目是清一色的青砖色的灰瓦,六檩硬山前廊式。

“吏”“户”“礼”三房居东,“兵”“刑”“工”三房居西。

吏房主管全县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人事局”;户房主管全县征粮、纳税,赈灾、放粮等,相当于现在的“粮食局”;礼房主管县里儒学、教育、庆典、祭祀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兵房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卒,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刑房,管理全县的刑名事案件,包括了现在的“公检法”三个单位的职能;工房管全县蚕桑、兴修水利等,相当于现在的“建设局”。县衙编制只有一百多个人,管理了全县所有事务,机构是十分精简的。

遇有公事,六房吏典向上禀报,必须自上而下进行,首先秉明知县大人,再赴分管佐贰、首领处商议;签押文书时,则遵从自下而上的顺序,先由下面的吏典首领等官开始,最后至知县处用印施行。

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信息上达长官的渠道通畅,不致被中途截断;同时政务处理意见先由下面的该管官吏议定,最后由县官决断施行,这样做也可以减轻知县的理政的负担,使各级官吏各自担负各自的责任。

县官受理百姓词讼称为“放告”,受理词讼的日子称为“放告日”。四至七月农忙时,除人,命、强,盗等大案外,其他案件不予受理。

钱粮完纳不及时,或差役办差逾期,知县大人则用刑求监禁的办法催督,称为“比较”。“凡差人解军、解钱粮,限定日期。如不完批回缴者,即拿的亲家属监候,轮日比较,则事易完”。

征比钱粮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