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臣噌的一下,屁股脱离了凳子,心情有些紧张,但强迫自己以不变应万变。
“好啊,果然有人在鸡汤里面下了砒霜,死者公孙显肯定是吃了有毒的鸡汤导致当场毙命!”高捕头点了点头,面对众人直言论调,既然怀疑到了客栈掌柜头上,指着人群里当场观案的陈掌柜严肃的说道:“陈掌柜,有人在鸡汤里做了手脚,下了剧毒,你身为掌柜的,不会不知道,所以,本捕头可以断定,是你见财起意,亲自、或者是让后厨伙计往鸡汤里面下毒,等二位受害者中毒毙命以满足你不可告人的目的,然后你吩咐店里伙计及时去县衙报案,无非上演贼喊捉贼的把戏,杀人凶手肯定就是你!”
老仵作遵照指示试验完毕后就尿遁而去。
“捕头大人,我,我没有杀人,没有杀人啊。”陈掌柜揩干头额上的汗水,匆匆站出来极力澄清自己。“小的不过是一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客栈经营的生意人,天地良心,在场的各位都可以为我证明,我陈实是清白的。”
“我们都是清白的!都是清白的。”店里的伙计纷纷聚在一起,和自己的掌柜站在一起,形成了统一战线,互相证明清白无辜。“我们没有往鸡汤里下毒!”
继而客栈大堂内所有人开始相互证明对方、证明自己的清白。
也有人发出质疑声:“捕头大人,请问有谁会在自家店里行凶杀人,这不是自毁招牌么?”
“我怎么知道凶手心里是如何想的。”接二连三地质疑、反驳地矛头直指的高捕头。高捕头刚才自信满满,现在心有不甘,可笑的是无力辩解,到了无地自容的境地。
接着又是不解的疑问:“而且杀了人,死者随身所带金银也是陈掌柜当众言说暂时保管,等官府的人一到,即当众一五一十的交给了官府,如果人是陈掌柜见财起意所杀,那么,陈掌柜这么做得到了什么?”
“说的不错!甚么也没得到!影响客栈的声誉不说,还会成为涉案之人!实则自掘坟墓。”李汉臣该出手就出手,表面上看是帮着陈掌柜说话,其实是想办法替高捕头解围,找到自己参与破案的空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李汉臣抽出背后折扇,撒开扇面,轻摇着折扇慢步的走到高捕头跟前,挺住脚步,望着尴尬的高捕头有话想说又停止不说。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高捕头眼见李汉臣脸上‘写’着‘我知道凶手是谁’的蛋定神态,虽然急不可耐亦不敢气势凌人,只作压着声调道。
“我没屁放,只有话说。”李汉臣用折扇挡住嘴巴,低声的响应高捕头。
李汉臣以前研究的法医学,对检验和破案技术、犯法烂熟于心,穿越到古代的他自我感觉是大材小用。破案侦查最最基础的方法模式可以分为“从案到人”和“从人到案”两种模式。
“从案到人”的实质是从犯罪实施阶段形成的痕迹人手开展调查,它是侦查机关最常用的传统侦查模式.侦查的起点一般是从犯罪现场开始,通过现场勘查、分析案情、制定侦查计划,发现犯罪嫌疑人线索,收集有关证据,证实犯罪分子。目前大部分案件的侦查采取这种模式,如侦查杀人案件、抢劫案件、强奸案件、爆炸案件、投毒案件、纵火案件等。
“从人到案”实质上是从犯罪预谋阶段和罪后反常阶段留下的犯罪痕迹入手开展侦查,它以有关嫌疑人为侦查起点,通过查证有关线索、搜集有关证据,进而证实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侦查预谋性犯罪、系列性犯罪、隐密性犯罪和已发隐案多采用该模式。
那么,很明显,此案到此,暂时没有发现有作案动机嫌疑的人,现在要做的是“从案到人”!那么怎样做到“从案到人”呢?只有再次检查现场,不漏掉任何可以线索,因为现场是案件最明白的见证者!
不经如此,李汉臣的偶像大宋提刑官宋慈说过很有名的一句话:在所有案件的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死刑的判决。而要对犯人判处死刑,最要紧的就是要查明案情的线索及实情,而要弄清案子的线索和实情,首要的就是要依靠检验勘查的手段。
《洗冤录》开篇第一句话是全书精髓,而书中的有些方法由经不起现代科学的推敲,比如银针试毒、滴血验亲、苍蝇叮血、人骨数量、头骨泥沙等等有局限性,当然,李汉臣内心也坦承以现代科学标准去要求古人,有不公平之嫌,宋慈作为法医学之父的地位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是李汉臣终身学习的。
对,亲自检验勘察才是李汉臣要做的!
“高捕头,能否弄一只禽畜,试一试鸡汤是否有毒?”李汉臣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指向桌面,有意问了问。
“怎么,你怀疑银针探毒?”
“是的。”
“为什么,理由何在?”
“废话少说,没有理由,如果你想尽快的揪出杀人凶手,后面一切得听我的,否则你永远破不了此案。”李汉臣很无奈,难道去讲解是银针试毒的局限性的道理,‘蛋黄里含硫化物,遇银针化学反应硫化银变黑的’,绝对不能,时移世易,此言一出,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