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4)(1 / 2)

虽然开店的队伍有保证了,但筹建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武林门店和当时杭州的手机零售商圈隔了一条街,听闻苏宁将要卖手机的消息,当地手机零售经销商大为恐慌,成立了23家零售商手机联盟,每家收取2万元保证金,共同封锁对苏宁的供货,企图从货源上钳制苏宁的进入与销售。这个手机联盟甚至动员媒体拒绝为苏宁做广告,不允许工厂派导购、给货,甚至派人来抢苏宁的机器。当时协助筹建该店的凌国胜将这一情况向张近东作了汇报,张近东要求务必想出解决办法,如果杭州找不到机器卖,就从南京,从其他地方想办法。这一提议提醒了凌国胜,他迅速通过南京的运营商联系了一家供货商。但问题又出来了,只有机器没有运营商的号码,同样不好卖。怎么办?那时刚刚实行机卡分离,卖手机实际上卖的是网络,放号相当紧俏。凌国胜四处寻找,最后终于通过运营商的介绍,找到了放号的代理商。

不仅是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供货问题,但在苏宁的努力下,均一一化解。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还有两三天就要开业了。为了货源顺利入库,许多人连轴转地工作,保证24小时收货。货源一到位,立马在店内布展出样,与此同时,还要投入精力组织开业前的促销宣传活动。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讨论。最后,杭州武林门店冲破重重阻力,于2002年1月1日开业。这一天,四五千市民排队抢购,有的消费者从深夜凌晨两点就开始排队。商场被迫在凌晨提前开门,在电器连锁行业创下“开门最早”的纪录。保安把门打开后,开门的瞬间人如潮水,收银台、展台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有名保安被人群挤在了闸门上半天下不来,而在门口收银台的蒋勇被挤得人斜倒向收银台不能动弹,半天才被四五个警察“解救”出来。而当天维持秩序的警察从最初派出的20多个,后来加到了两三百人……

苏宁武林门店开业当天创造了1 093万的杭城家电销售奇迹!

镜头二:斗志昂扬,为新店成功开业激动得一夜无眠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苏宁的连锁店扩张提速。

2002年5、6月份进驻北京,6月22日进驻西安,23日进驻合肥。为连锁店筹建,这半年苏宁元老陈金凤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先是在北京协助范志军(时任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一个月时间完成两家店的开业,之后转战西安,参与西安店筹建后期工作以及开业。10月1日,陈金凤又挥师向西南,同时启动重庆与成都两个市场开店工作。

2002年11月21日,重庆解放碑店成功开业后,陈金凤率部马不停蹄地从重庆再次转战成都。而苏宁电器成都第一店西大街店开业定在2002年12月7日,留给陈金凤的只有短短半个月时间,她怎样才能做到呢?

苏宁人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开店就是战斗。为了打响成都第一店的战役,陈金凤一行到达成都后,来不及休息,就立刻投入到了筹建工作中,每天和钢筋水泥为伍,吃住在工地现场,从店面线路布置、消防设施改造,到材料的进出和使用,组织工人认真学习。施工现场条件恶劣,加上赶进度,他们经常是饿了啃一包方便面,累了就在椅子上躺一会儿。

与此同时,为了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陈金凤也再次发扬了苏宁“店门未开,服务先行”的优势。她招聘了一大批维修服务人员,对他们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在开业前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免费为当地消费者提供电器保养及维修服务等。

回忆起战功辉煌的往昔,陈金凤说,那些在全国各地跑的开店的日子,说不累是假的,但过后再回想,却又是她一生最难忘的回忆。提到苏宁成都西大街店时,她说:“因为时间紧,那时我们每天都召开筹建会议,全面跟进工作进展,及时协调问题。通常晚上12点营销人员还在宾馆开营销会议,研究营销策略。”

但开业前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店面的样品崭新、整齐地摆出来了,却很少有人过来观望。这与在别的地方开店的情形很不相同,在别的地方开店,开业前一天,就会有成群结队的人来店门口观望,而且都是急不可待地想冲进店里面去购买的架势。这一对比,让陈金凤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是不是成都的开店策略出了问题?

晚上,陈金凤召开开业前的工作会议,商量对策。会刚开不久,就有员工兴奋地跑来说:等待购物的顾客已经排到了商场后面的加油站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紧张、疲惫顿时一扫而空。当晚,大家都留在店面进行最后的准备。

早上一开门,顾客像潮水般涌进来,电梯被挤停了好几次。回忆起那一刻,陈金凤仍难掩兴奋地说:“当时有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摄像机架在了二楼电梯上,准备拍下顾客冲进商场的场面,结果摄像机被汹涌而来的顾客冲撞到地上,踩坏了……”

那一天,苏宁开业几乎成了成都的“节日”。

当天晚上,西大街店的销售数字统计出来了: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