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4)(2 / 3)

200工程”员工得到的有效指导督促越来越少,于是出现了虚耗加班。反正闲着没事,没有加班任务时,大家也都耗在办公室不下班。因为晚餐有补贴,公司还规定晚上10点后下班报销打车费,导致很多人到了下班时间还不回家,在办公室磨磨蹭蹭耗时间。虚耗加班形成一种氛围后,带来不良风气,搞成内部的一种攀比,貌似敬业,但其实质已变味了。

“8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工作中跟团队的沟通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什么事情都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80后”的这种自我,对团队的破坏力极大。

“80后”还有一个问题是太急功近利。做商业一年的业绩,是靠每天1 000块钱、2 000块钱卖出来的。苏宁的许多部门在干什么?干的是那种很简单甚至有一些乏味的工作。很多“80后”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于是耐不住寂寞,心态开始浮躁起来。还有的干了一段时间,自认为工作已经干得很好了,为什么还不给升级?为什么还没有加薪?这种心态直接的体现就是急于求成和抱怨,造成“1200工程”员工流失率逐渐升高。

新人进公司一开始要融入公司文化,要去服从,如果没有深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消失,服从就会变成教条。当这样的人成为一个部门负责人时,自身各方面的欠缺,就会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引导下面的员工,而只是简单地教条地去做。有时教条不仅代替了思考,甚至也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

最近两三年,在与“1200工程”员工沟通的过程中,张近东敏锐地发现,“1200工程”群体在发生一些改变。

作为备受期待的企业接班人,本应该谈一谈企业应该怎么发展,事业应该怎么做,工作应该怎么做。作为企业领导人,张近东也希望大家谈这些东西。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问的是“我房子怎么办”、“我要结婚了怎么办”、“我的户口怎么办”、“我的工资怎么办”、“我到底往哪里去发展”这些问题,实际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相应的、明确的制度,但是“80后”的员工喜欢不断地问这些问题,所暴露的是“1200工程”在价值塑造上出问题了。

为此,在有一年的新春表彰大会上,张近东与“1200工程”员工沟通时,特别语重心长地说:“‘1200工程’是苏宁树百年基业的跨平台工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大家而言,选择苏宁是走向社会、自立自主的第一次择业。第一次的成功,会给自己增添无比的信心,第一次的失败则会给自己留下难以忘怀的阴影。大家选择苏宁目的是为了成功,成功就是成才,成为苏宁适用的人才。怎样成为苏宁的适用人才,我代表公司,也代表我个人,谈几点期望:

“首先,大家要调整好心态。心态调整好了,行动就会自觉自愿,工作就会有热情有激情。对于‘1200工程’员工,公司制定了四大终端为主要岗位,在岗位中挂职,在岗位中锻炼的政策。不能在终端基层岗位凸显,就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其次,大家要有斗志,早日成才。苏宁是一个有个性、有斗志的企业,否则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家电行业中就不会有苏宁的机会和地位。在工作中甘于平庸,缺乏事业心,再有能力的人在苏宁也待不下去。作为年轻人,大家就是要有野心、有抱负,要有出人头地的追求。

“最后,希望大家融入苏宁大家庭式的企业文化中,成为真正的苏宁员工。我希望大家有野心,不是狭隘的个人野心,而是把企业做大做强的野心。”

从此,无论是入职培训还是在岗培训教育,苏宁都不断地给“1200工程”员工灌输一个观念——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浮躁。并进一步地明确了“1200工程”新人进苏宁要集训、下终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与此同时,对“1200工程”员工逐步增设大量的考评,从培训的考试到终端的考察,再到述职、晋升,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测试控制,主动淘汰不合格人员以确保成长质量。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给“1200工程”员工提个醒:优秀的干部一定是从一线,从最基层岗位,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慢慢成长起来的。想真正地成长为一个接班人,必须要有付出,要达标,“苏宁人”的优秀是锤炼出来的!

接班人计划

英雄总有迟暮时。在苏宁,以张近东为核心的领导层虽然尚年富力强,但在张近东的心中,企业的接班人计划仍需要尽早启动。从实际情况来看,接班人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领导人继承问题,同时还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转型。

正如《苏宁之歌》所唱的:“苏宁,你给了我成长的天空,让激情展翅自由翱翔;苏宁,你成就我事业的巅峰,平凡的人生因你而不同。”“1200工程”员工作为集团整体“接班人”的定位,在苏宁内部得到广泛认同与重视。相比从社会上招聘的人员来说,“1200工程”员工的整体素质,无论从受教育程度、知识视野还是与时代同步前行的能力,都要强很多。而且,在苏宁,这一特殊群体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肩负了百年苏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