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1)(2 / 3)

,招聘规模——7 000人!

从往年1 000~2 000人的招聘规模,到2010年一次性7 000人的超级大单,“1200工程”招聘人数迎来了几何级的增长。对此,张近东解释说:“对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增长途径的零售连锁企业来说,与规模相应的人才储备至关重要。”

这不仅是“1200工程”八年以来招聘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也成为历年来民营企业一次性吸纳应届大学生最多的最大校园“订单”。

苏宁成为最受高校欢迎的企业。

寻找“金种子”

企业能否生产出好的产品,一是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二是取决于产品设计与加工水平。

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苏宁“1200工程”,首先面对的是选材的问题。

党员、学生干部是一号“金种子”

在选人时,苏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选出来的95%是党员,半数以上是学生干部。苏宁“1200工程”考察一名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看他在校期间的基本学习情况、社团经历、社会实践等。在这些基础之上,苏宁再考察毕业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苏宁及岗位的了解。毕业生是否有事业心、责任心也是苏宁考察的重点,苏宁希望引进的毕业生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要有在苏宁的平台上成就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实现企业与个人事业的共赢。

从上述要求看,党员、学生干部成为首选就在情理之中了。

苏宁在“1200工程”刚开始时,比较偏爱重点高校特别是国内位列前几名的高校的学生。然而几年下来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名校的学生就基本素质和在校接受的培养教育水平而言,固然是要比普通院校的学生强一些,然而,苏宁是一家零售连锁企业,日常工作既简单(甚至有一点单调)又琐碎;作为服务型企业,为大众消费者提供服务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心态,既没有高技术、高价值含量,也没有什么浪漫动人之处。名校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追求的理想境界相应也比较高远一些,甚至有一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总想一鸣惊人,快速成功。他们进入苏宁之后,对苏宁要求和奉行的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强调团队第一,把简单的事、容易的事做好,在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人才观、发展观和现实工作内容与环境,比较难以适应和融入,成才率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

相反,那些普通高校素质较好的学生,既有着极强的成才欲望与事业心,又能以比较积极务实的心态沉下来做事。他们更能适应苏宁的环境,没有名校的优越感,反而让他们更加奋发向上,更加积极地以行动和结果证明自己是优秀者、优胜者。

上述现实改变了苏宁对名校与非名校毕业生的认知,从此,苏宁招聘“1200工程”学员时,对所有学校的学生一视同仁,关键在于个人素质和表现。其中,“吃苦”、“肯干”这些传统美德依然是苏宁选人时特别看重的。

此外,苏宁“1200工程”引进的也并非是清一色的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和专科生。

张近东有一次与“1200工程”员工交流时,有大学生这样问:为什么要引进专科生?专科生为什么要从终端做起?专科生同本科生在发展途径上有何区别?对此,张近东回答说:“去年年终总结的时候,我看到得到奖励的员工很多都是专科生,很受启发。‘1200工程’引进的不一定非要是本科生,现在可以有专科生,未来也可以有硕士、博士,而现在最缺的是专科生。专科生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苏宁电器作为服务品牌,必须有一批有知识、敢创新的员工来加盟。而你们年轻,有斗志,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苏宁电器高层管理人员中有的也是专科生,他们都是你们成功的榜样。只要能融入、了解苏宁,通过自身努力,专科生会和本科生一样同步发展提高的。今天,本科生和专科生坐在这里,这就表明了你们的起点是一样的,未来能否胜任新的职责就看你们自己了,在每个岗位都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苏宁讲团队精神,我不会厚此薄彼,大家也不要有什么顾虑。”

“金种子”下终端

终端是连锁企业的核心。终端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连锁企业的经营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苏宁目前经营的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像、小家电、通信、电脑、数码8个品类,近千个品牌,20多万个规格型号,每天在全国各产生数亿元的销售规模。这样优异的业绩,就来自于苏宁四大终端店面、物流、售后、客服协作的能力,它们犹如四大车间一样,依据服务作业链的分工协作,完成各自的任务。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促销大战,一台台家用电器的运送安装与调试,一个个电话回访和客户投诉处理……四大终端就是苏宁的主战场,苏宁的中央舞台。

“1200工程”员工的培养与使用必须遵循围绕连锁经营工作,贴近终端、服务营销、深入一线这一宗旨。在苏宁看来,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