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3)(1 / 3)

在苏宁人才观看似简单的16个字中,人品是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也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判断人才的标准是对企业贡献的大小,而不是学历、资历或文凭,一句话,贡献决定价值。苏宁选拔人才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英雄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着眼于连锁事业的长远发展,张近东认为,苏宁未来需要更多认同苏宁企业文化,热爱苏宁,愿意与苏宁共同成长的人才。要想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必须要用创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系统的过程,来发现、培养、使用各种人才。经过多年的总结与提炼,2008年,苏宁在“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的基础上,提出苏宁人的“七个标准”,并且要求将这七个标准写在每一名员工工牌的背面,以起到随时用企业“模子”规范员工日常工作的意识和行为的作用:

第一:热爱企业

第二:热爱团队

第三:热爱工作

第四:执著拼搏

第五:踏实严谨

第六:敬业投入

第七:迅速行动

“七个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前三条强调的是思想和态度,后四条强调的是行为准则。

热爱企业

热爱企业,忠诚于企业、立志与企业长久发展,首先要有奋勇争先的意识,充满激情、主动积极地去工作。其次热爱企业,融入企业,还体现在理解公司创业的艰辛上。张近东说,苏宁事业来之不易,是靠点点滴滴的努力打拼出来的。只有深刻地理解创业之艰难,守业之不易,才能做到不让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只有企业发展得好,个人才会有更好的前途。

热爱团队

“热爱团队”与苏宁人才观中的“团队第一”一脉相承。个人再优秀也不能脱离团队。苏宁是15万人的大团队,每一名员工就是一个 “细胞”,他们共同构成了苏宁这个大集体,并成为业界最强大的企业。一个优秀的店面,需要敢打敢拼的销售人员,需要业务熟练的管理骨干,需要工作踏实、一丝不苟的一线人员,需要全店上下齐心协力。苏宁每一名员工,作为团队的一分子,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团队,既有科学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合作。所有苏宁人都知道,如果说苏宁不断发展强大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有一支团结而有凝聚力的团队。

苏宁有这样一名员工:一天,他听邻居说他们公司想买5台数码摄像机,已经去过几个商场了解,但还没有最终确定。得到这个信息后,他精心准备了产品资料,利用午休时间亲自陪着同事到这家单位拜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介绍,以专业的知识和诚恳的态度,最终赢得了对方的认可当场成交,尽管这并不是他分内的工作。

热爱工作

张近东说:“我喜欢简单的生活,工作就是我最大的乐趣。”热爱工作的一大表现,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随,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报酬。

在苏宁,说热爱工作,就要让自己在工作中像专家那样解决问题。上岗前,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包括使用、调试、维修、保养以及衍生服务等。上岗后,在各自的业务岗位上苦练本领,使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自己解决具体问题的“金钥匙”。

苏宁提倡销售淡季各作业岗位人员进行轮岗学习,做到一人多能,在“大忙”期间遇到问题能随时解决,减少处理问题使用的时间。比如理货工练习跟车送货,了解送货流程,在“大忙”期间安排给临时车辆跟车送货,就可以提高送货效率,减少顾客的投诉。

苏宁提出“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在服务过程中,要重视细节。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具体反映了每一名服务人员的修养、素质、品质、性格和处世原则。服务态度决定了服务的效果,也直接反映了苏宁服务的水准。

执著拼搏

苏宁的这一企业精神,是张近东亲自提出来的:“执著拼搏,永不言败,可以承认挫折,可以承认问题,但绝不承认失败,绝不容许放弃!这是我的个性,也是我最想给予苏宁全体员工的东西。”苏宁1990年创业时,最热销的是彩电,但因为购买需要彩电票,张近东只能无奈地“舍热逐冷”销售空调。在当时的条件下,苏宁的资源和机会处于弱势地位,后来为什么能成功?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执著,对于事业的执著,一旦选定了自己的目标,不管外部有多少诱惑,遇到多少挫折,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最终实现目标。

张近东说:“‘执著拼搏,永不言败’,这八个字是十几年前开始讲的,现在还在讲,并且还将继续讲下去。并不是只有重大、重要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进取心、责任心,都需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因为‘将许多平凡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不平凡的’。”

踏实严谨

20年来,苏宁在企业内部塑造了执著拼搏、踏实严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