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跌荡一百年(上)> 第44章 第三部·1932救亡的经济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第三部·1932救亡的经济 (1)(1 / 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张寒晖:《松花江上》,1932年

1931年6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在轮胎上》为题,报道了沈阳兵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载重卡车的新闻。文章称,卡车的发动机、齿轮及其他复杂部件均从美国进口,中国工人能生产钢材、车架和散热器。工厂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是100型的,计划建立一条生产线,每月生产5辆,每辆车的轮胎载重量为1万磅(约5吨)。我们还将每月生产10辆75型的,每辆车的轮胎载重量为7 500磅。”

仅仅三个月后,这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和正在建设中的卡车生产线就落入日本关东军手中,同时被“接收”的还有数百架自制的军用飞机。

进入1930年之后,战争的幽灵一直如展开翅膀的黑色巨鸟,笼罩着苦难的中国大地。

翅膀的一翼是内战。1930年春夏之交,全国所有反对南京政府的军事势力集结在一起,阎锡山、张学良、冯玉祥、李宗仁以及武汉汪精卫结成同盟,与蒋介石一决雌雄,史称“中原大战”。战事从5月打到11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自太平天国之后最大规模的内战。战事几度胶着,反复诡异,最终蒋介石取得胜利。此后,国内军阀再无人敢于与他正面较量。中原大战刚刚打完,蒋介石迅即将枪口对准江西井冈山的共产党部队。从11月到下一年的6月间,他前后动用60万兵力对苏区发动了三次“围剿”,谁知竟全部以惨败告终,他终于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对手毛泽东。

翅膀的另一翼是外患。正如卢作孚在东北亲眼所见,日本对资源丰富的东三省早已“食指大动”。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炸毁了小段铁路,然后嫁祸东北军,出兵进击北大营。正在北平城里夜宴跳舞的少帅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100万平方公里失陷,张家父子在东北苦心打下的工业基础,成为日本日后发动全面对华战争的主要动力源。关东军游说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北上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以保护日侨为由进犯上海,日机轰炸闸北华界。中日军队激战闸北,600多家工厂、4 204家商号和1.97万座房屋被毁。5月5日,中日在欧美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让中国再次处于危急的存亡关头。一曲《松花江上》,刺痛四万万国民。反日情绪空前高涨,各地学生纷纷游行请愿,各地再度爆发势不可当的抵制日货运动。

1931年10月26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第二次以蒋介石为封面人物,在新闻中,抵制日货成了重要的报道内容。

在上海,那些敢偷偷摸摸卖日货的店主,上周受到由“反日协会”自己任命的中国“警察”的严厉惩罚,哭哭啼啼地被关进临时设立的监狱。

这些不爱国的商人吓得说不出话,跪在反日协会审判者面前不停地磕头求饶。“审判员”处以罚款,惩罚他们卖日货的罪行,“罚金”达1万墨西哥元(2 500美元)。凡是被处以罚款而称无力支付的店主,就被押进反日协会的监狱,在里面挨饿。这种怪异的审判,以各种方式出现,公然违法的行为却在各地得到中国公众舆论的支持——人类1\/4民众的舆论。成千上万的城市与乡镇,爱国者汇成一个整体,发出如下神圣的誓言(由中国首都南京的全部师生宣誓过):“对着青天白日,对着我们的祖国,对着我们祖先的陵墓,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发出庄严宣誓,只要我们活着,就永不使用日货。如果违反誓言,老天可以惩罚我们,别人可以处死我们!”

全世界的唐人街纷纷抵制日货。在安大略省温莎市的白人,吃惊地看到400名加拿大华人采取与波士顿茶叶党同样的举动,把价值6 000美元的日本茶叶、丝绸和海鲜集中在一起,浇上汽油,由温莎德高望重的李枫(Fong Lee,音译)发表鄙视日本的演讲,然后点燃货物。在太平洋彼岸,美国航运公司高兴地看到日本的公司取消了中日航班,自己则多了生意机会。

正如《时代周刊》所描述的,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激烈和全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新的运动倾向:一是民族主义热情下的准暴力化,二是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

“九一八”之后的第十天,北平就举行了20万人参加的抗日救国大会,人们烧毁日本商品,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