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国古代艳史第三卷> 第90章 吴嫔御雕弧退兵梁夫人桴鼓助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吴嫔御雕弧退兵梁夫人桴鼓助战(2 / 3)

避。

哪里知道,高宗避得快,金人也追的快,御舟方才开行,已有一员金将,带了数百名兵卒,乘着快船,顺流而下,来追高宗了。高宗见是敌船,吓得战战兢兢,连说:“快走!船快走!”那船上的卫士,更是泥塑木雕一般,动也不敢动。舟子慌了手脚,连船也摇不来了。那金兵的快船,却如骏马一般,飞向前来,直扑御舟。此时高宗真是身临绝地,性命只在呼吸之间了,却见那吴氏,不慌不忙,等得敌般将近的当儿,取过了雕弧,搭上了箭,觑定船头立着的金将,一箭射去。那金将一心追赶御舟,擒拿高宗,未曾防备,一箭射中咽喉,倒在船上。金兵忙着救护主将,不能追赶,高宗的御舟方得乘势逃去。倘若没有吴氏这一箭射中金将,高宗也几与二帝一般,要被劫而去了。后人有诗咏吴氏的能诗善射道:

不裹寇巾女圣人,雕弧那羡十流银;

更饶艳思轻红句,粉衃香梳十指春。

高宗此次得脱金人之难,幸亏吴氏的力量,便向他再三慰劳。吴氏谢道:“保护圣驾,乃是臣妾的本分,何须陛下奖慰。只是方才看那金人的驾驶船只,势如奔马,可见敌善乘马,不惯乘船的话也是假的。恐怕圣驾能到的地方,他亦能到,如此畏避,终非长策。妾想,金人孤军深入,心内亦必畏怯。陛下若能振作精神,亲自视师,再命各路将帅四面邀击,金兵必不敢再驻于此了。”高宗内心甚是畏惧,如何肯从其言。吴氏见高宗这般怯懦,竟至畏敌如虎,不禁娇声叹道:“可惜臣妾不是男子,倘裹尺五皂纱,定当誓师两浙,与金人见个高低了。”高宗听得这话也不觉面现惭色!却深服吴氏的胆识,从此有意立他为中宫了。

且说金将阿里蒲卢浑,带领精骑,追赶高宗,直至越州,宣抚使郭仲苟,逃奔温州,知府李邺出降。蒲卢浑留偏将琶八守城,率兵径趋明州。那琶八同了降臣李邺,送过了蒲卢浑,便与李邺并马入城。忽有一大石,直向琶八头上飞来。琶八急忙躲闪,那大石只离头颅尺许,飞了过去,心内大怒!立命军士,搜拿刺客。军士方才奉令,早已有人大声喝问:“我乃大宋卫士唐琦是也,恨不得击破尔首,死亦当食尔之肉,寝尔之皮,方得甘心。”琶八不禁叹道:“使宋朝皆如此人,我兵焉得至此。”遂向唐琦问道:“李邺是个帅臣,尚且降顺。你是何人?乃敢如此?”

唐琦厉声道:“李邺为臣不忠,应碎尸万段。”说至此,便用手指定李邺道:“我月受石米,尚不肯背主求荣。你受国厚恩,甘心降贼,还可算得人么?”琶八即命牵出斩首,至死骂不绝口。

那阿里蒲卢浑,离了越州,渡过曹娥江,直薄明州西门。张俊令统制刘保出战,败了回来;又令统制杨沂中,知州刘洪道,水陆两军,一同进攻,杀死金兵数千名。这日正当除夕,杨沂中等杀败敌兵,回城会饮,犒赏士卒。

次日元旦,西风大起,金人又来攻城,张俊督兵守御,金兵反受创而退。到了次晨,金人又添兵攻城,张俊、刘洪道一面守城,一面遣兵掩截。金兵杀伤大半,余众窜退余姚,遣人向兀术乞援。兀术亲自率兵前来,仍由阿里蒲卢浑前驱进攻,声势甚盛,打听得高宗在章安镇,遣快船连夜往追,舟师继进,行了三百余里,未见高宗踪迹,先行的快船退了回来,方知裨将中箭而亡,高宗遁去。

兀术遥望大洋,见对面隐隐一座高山,未知何处,即问海师,此是何山?海师答称阳山。兀术叹道:“吾得至此,足矣!”下令回舟。是日,高宗御驾,正如馆头,阻风不能行。兀术倘再前进,便危殆了。其中盖有天意,宋室理应中兴,所以兀术竟至回兵。后人有诗一首,咏此事道:

饮马歌残络马衔,浮屠军已越重岩;

中兴若不由天意,早向阳山进一帆。

兀术下令回兵,舟师方欲掉转船头,一齐退归。忽然来了数艘大舶,乘着顺风,枪炮矢石,直向金兵击来。金兵舟小力弱,不能抵敌,连忙逃回,已伤了好些兵卒。

那大舶乃是提领舟张公裕,奉了诏命,哨探金人消息,恰巧遇着,奋力而上,杀退兀术。回报高宗,高宗方敢回泊温州。翰林学士汪藻,以诸将无功,请先斩王裇,以作士气,其余酌量加贬,令他们将功赎罪,高宗不从。兀术欲壑京已盈满,引兵回到临安,纵火焚掠,将所有金银财帛,运载了数百车,取道秀州,经平江。留守周望,逃入太湖,知府汤东野,亦奔走而去。兀术乃以舟师。经过常州、径趋镇江。

其时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却料定兀术兵回,必要经过镇江,遂带了兵船,在镇江守候,专截金人的归路。果然不出所料,被韩世忠候个正着。兀术舟师到了镇江,见江上布置了战船,旌旆飞扬,鼓角齐鸣,军伍严肃,士气勇壮,与别的将帅大不相同,知道是个劲敌;遥遥的望见坐船上面,竖的纛,绣着一个斗大的“韩”字,不免打了个寒噤,对部下说道:“原来是韩世忠,所以有这样的兵力。我素闻得他智勇足备!今日被他截住了去路,料想不能直渡过去,少不得要跟他分个高下,战败了他,方能回去哩。”说罢,便命草了战书,约韩世忠决战。韩世忠坐在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