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第54章 1932~1942年家庭与诊所(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1932~1942年家庭与诊所(1)(1 / 3)

在与家人分居的五年时间里,梅奥定期给多萝西娅和女儿写信,分享她们的兴趣和忧虑,他常常提供建议来处理她们的问题,在建议中,他简要陈述了一些个人体验,这些体验激发了那些起作用的临床想法。

自1934~1939年,梅奥住在麻省的坎布里奇,而多萝西娅则居住在英国,因为女儿在比黛尔女校读书,她希望住在女儿附近。由于她的血压太高,没法照管家务,梅奥希望她找一家疗养院,使她能够在疗养院休养,尽享平和宁静,撰写长长的家书。对于他们俩来说,劳燕分飞似乎是荒谬的和不理智的。与他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怪诞行径有时候让她恼火,例如,他经常挠他那日渐变秃的头,老是重复他最喜爱的笑话,不过尽管如此,她还是感到孤独和寂寞,还是希望他同自己和女儿在一起。他也思念她,每当过了新年元旦之后,他就会计算着他不得不等待的月数,然后是星期数,最后是天数,直到他在暑假扬帆横渡大西洋,与她和女儿团聚。

钱始终是个麻烦事。多萝西娅不能够轻松自如地管理家庭的开支,虽然梅奥的薪水不少,但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他还是有入不敷出之感。

梅奥对妻子的爱强烈、多情而浪漫。电影《夜晚正年轻》(TheNightisYoung)中的伊芙琳·莱(EvelynLaye),让他回想起他们在1913年结婚时风华正茂的多萝西娅。当他听到歌曲“当我老得连梦都做不了的时候”(When,GrowrTooOldtoDream)的时候也会记起她。在科沃德的《私生活》(PrivateLives)——他至少看过五遍——中,他体会到情侣们的悲欢离合,听到了那段令人心碎的对白。这种对白他在《鸣铃闭幕》(RingDowntheCurtain)的故事中看到过。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廉价的音乐多么有力。”

为了帮助多萝西娅度过他们分居的时光,梅奥强烈建议她阅读安·布里奇斯(.AnnBr4dges)的《伊利里亚之春》(myrianSpring)。这是一本通俗小说,讲述的是中世纪的一名英国妇女,出于对艺术的兴趣离开家庭,为了圆艺术爱好之梦在欧洲游历,后来几乎坠人情网,在她回到家人身边后,她比以前更受人热爱、尊敬和赏识。通过这部小说,梅奥把他自己的婚姻、婚姻的变化以及他对婚姻的看法理想化了。他把婚姻视为独立的、钟情的、志同道合的和成年人的一场历险。

青春期的帕特丽夏给父亲带来了一个特别熟悉的问题:她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把自己的名字由帕特丽夏改为托妮或托尼——这个名字是埃尔顿的另一个称谓,并宣布她想在读大学时成为一名演员,这让梅奥大为焦虑。他希望女儿在仓促地投身于生活的洪流之前应该在纽纳姆学院(NewnhamCollege)从事严肃的理论研究;他相信大学能够帮助年轻人“复杂化”并使他们成熟起来,也就是说,向他们展示如何领会一些事件中的涵义,找到一个目标、事业或追求,视生活为走向独立的一场历险。他本人遵照某种追求发展,重视这样的基督教格言:“我们的心灵确实应该着落于能够找到真乐的地方。”而表演太矫揉造作、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是拥有不了任何真欢乐的。梅奥觉得,帕特丽夏的声明使他不得不扮演严父这一角色了。

梅奥给女儿的忠告很少,他建议女儿向一名睿智的戏剧界人士求教,而且因为在追求“辉煌事业”的道路上,她似乎在舞台上小有所成,所以他让女儿自由地“飞翔”,希望她会认识到自己看错了这个世界,希望她不会使自己限于一种左右为难的神经过敏状态。

表面上,帕特丽夏与她的戏剧界朋友在一起,过着一种闹哄哄急匆匆的生活。梅奥希望她的大学相识也许能够抵消她的戏剧界同伴的影响。他拒绝成为一名严肃的父亲,所以他只好焦虑地袖手旁观,看着她火一般地进入舞台世界,压抑她的优秀智慧,隐藏深深的忧伤,她的狂热行为只是这种忧伤的强烈反向行动。1935年夏,他设法把帕特丽夏从舞台上挽救出来。他希望女儿看到职业具有一个“目标”,并向女儿建议,成年后,训练有素的智力对于快乐的社会生活是必要的。大智者卓尔不群,过着更有趣的人生,更有价值,所有这些都可以自内而外地领会到。他真心希望能够与她一起漫步于医院病房,向她演示他的临床观察和洞察力——梅奥的“老式魔法”——提供如何操控人们的详细知识。当时,他正在约瑟夫·普拉特的诊所,同格雷厄姆·艾利斯一蒙塞尔一起做这件事。

一年以后,他的希望实现了,她回到了他的身边,与他在波士顿一起生活和工作。她参加了他的研究班课程,来到了普拉特诊所。晚饭后,他们会讨论白天发生在她身边的事件和出现在她脑海里的想法。梅奥并不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帕特丽夏,所以他不讲任何事情,只是对她的意见和问题洗耳恭听。听完后他会作出解释,主要是精神分析上的,他还观察帕特丽夏所受到的“启发”。在医院里,她的智慧、务实、机敏和不落俗套的方法使人们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