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战国演绎> 第161章 甘茂偷袭秦蜀联兵,屈匄粗心痛失汉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1章 甘茂偷袭秦蜀联兵,屈匄粗心痛失汉中(2 / 3)

万),号召楚民皆兵,打击秦、蜀军队的入侵, 另一方面令三万楚军将士死守略阳,一万楚军死守栈道,一万楚军死守南郑,自己率着一万楚军骑兵驻守勉县,照应栈道、略阳的两个方向,接着,刘襄又令安康的三万楚军,二万楚军在石泉(县)根据山形险阻设防,扼守山道,一万楚军驻守安康,并六百里快马驰报商州屈匄,催其火速将军队发回增援,

三月十五日,甘茂十万秦军到达略阳,略阳地势险要,扼住陇南通往汉中道路,三万楚军死守土城,却不出城迎战,甘茂知道楚军是新兵,随令秦军发动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七日后城破,三万楚兵,无一降者,全部战死,秦军也付出了同等的代价,甘茂见状,内心凛然,不觉想道,刚刚攻下略阳这头一关,十万秦军就只剩下七万兵,那么,攻到郧西,又还能剩多少军队呢,

蜀军这边,被一万楚军拦于栈道,兵力的优势无法发挥,只能是前面的几百人在交战,后面的在乘凉看热闹,七天过去了,楚军只剩下四千,可蜀军也倒下了六千,驻扎在勉县的刘襄一万骑兵,看见略阳城破,随都冲杀过去,截住秦军,秦军的骑兵冲过來迎战,混战起來,时间一长,秦军的骑兵越來越多,甘茂的十万秦军原本就有二万马军,在攻打略阳时损失了二千骑兵,双方激战了数小时,刘襄的一万骑兵只剩下了四千骑,而秦军也少了五千骑和二千步兵,刘襄率着四千骑兵退往石泉(县)山岭,栈道上的蜀军见楚军无援兵,随连续不断的发起攻击,一万楚军全部战死在栈道上,一万二千名蜀军也随之倒下,

接着,秦、蜀联军随即攻打汉中和南郑,南郑有一万楚军把守,且城池坚固,楚军死守城墙,六万秦、蜀联军轮番攻打,三日后城破,一万楚军全部战死,秦、蜀联军也死了一万三千人,汉中、南郑战斗结束,秦、蜀联军清点军队,楚军战死五万六千人,其中六千是骑兵;秦、蜀联军被斩六万二千人,其中秦军三万八千(骑兵七千、步兵三万一千),蜀军二万四千(马军四千、步军二万),十五万秦、蜀联军只剩八万八千人(秦军六万二千、蜀军二万六千),随后,秦军又从略阳等地抓得一万八千名羌氐男丁补充军队,蜀军也在宁强抓了四千男丁,这时秦、蜀联军又变成十一万了(秦军八万、蜀军三万),

三月三十日,甘茂秦、蜀十一万联军出城固(县),行到了西乡县,(这里自西周公元前lO27年开始便属雍州楚国,直至现在一直属于楚地),受到楚军、楚民的有力抵抗,三天后,甘茂的秦、蜀联军过了西乡,到达白龙塘镇,探马來报:离这二十里的三花石乡发现楚军,三花石乡扼住汉江分流,又是西乡到石泉的咽喉之地,刘襄的四千骑兵退到石泉后,便将石泉的二万楚兵布设两道防线,一道布在三花石乡,有一万五千楚兵,居高临下,并多备滚石;一道布在何家坡,有五千楚兵设卡拦截,自己率领四千楚军骑兵驻扎在石泉,

甘茂的秦、蜀联军到了三花石乡,看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和狭窄的路道,还真是望而生畏,无奈王命在身,只好下令进攻,三花石乡的楚兵雷石滚下,砸死不少联军,甘茂的秦、蜀联军攻了三天,倒下了上万兵,依然还过不了三花石乡,第四天,甘茂命令军士探听路径,知道从白龙塘,走山岭,穿过石梯村、凤凰寨、戴家坪,沿河而上,便可绕到三花石乡背后的七星坝村,甘茂大喜,第五天,随令蜀军加紧攻打三花石乡,二万秦军越岭翻沟至戴家坪沿河而上,三花石乡楚兵见状,急忙分兵阻击,无奈,秦、蜀联军人多势众,一万五千楚兵全部战死,秦、蜀联军也死亡二万余人,

甘茂的秦、蜀联军沿江东出,过了马家坪、鼓儿坪,到了何家坡,又遇到五千楚兵和刘襄四千骑兵的拦截,又是两天的激战,甘茂联军终于攻占了石泉(县),从三花石乡到石泉县,甘茂的秦、蜀联军以三万军士的性命作代价通过了这段险道,刘襄率着三千骑兵撤回安康把守,这时,安康还有一万楚军(三千马军、七千步兵),甘茂联军尾随而至,两天后,安康城破,刘襄仅率着三千骑兵撤到竹溪,其余的全部战死,甘茂也不追赶,随令清点军队,从西乡到安康,十一万秦、蜀联军(秦军八万、蜀军三万)变成了七万兵(秦军六万、蜀军二万),甘茂随令所剩的一万蜀军(马军二千、步军八千)驻守安康,一万秦军(马军三千、步军七千)回守南郑,五万秦军(一万马军、四万不军)东进洵阳、出白河、过郧西,向商南进发,

自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春三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日,甘茂统帅秦、蜀联军十七万二千人,其中秦军十一万八千(马军二万、步军九万八千,其中有一万八千是从略阳抓羌氐壮丁补充军队的),蜀军五万四千(马军一万、步军四万四千,其中有四千是从宁强抓壮丁的),从略阳打到安康,至此,公元前325年(楚怀王四年)楚军所夺取的褒汉之地全部丧失,秦惠文王闻讯,立即八百里快令,在安康设立西城县,将楚怀王的汉中郡治从汉中东移至西城县,企图永远霸占楚国的汉中郡地,

就在这一个月里,秦、蜀联军付出了十万零二千(秦军五万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