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13> 第32章 国运纪事(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国运纪事(8)(2 / 3)

,继以借款冀逞阴谋……欲借此淆惑视听,演出亡国恶剧”。“自今以始,倘有不逞之徒,敢以讹言起难端,以阴谋大局者,则当戮力同心布告天下,愿与国民共弃之。”吉林都督陈昭常、贵州都督唐继尧、广西都督陆荣廷、新疆都督杨增新随后亦列名该电。

袁世凯据北京、汉口、上海、苏州等地商会电告,谓有鼓吹反对政府破坏大局,牵动商业情形,是日通令各省都督、民政长查禁谣言,严惩勒捐,晓谕商民,照常营业,并着“各该长官督饬军警竭力保护,如有匪徒借端扰乱,损害商人,惟该督、民政长是问。”

5月14日袁世凯令李纯加陆军上将衔。同日任命陈钰暂行护理山西民政长。

5月15日袁世凯令陆军部撤销黄兴陆军上将衔,并令“勿庸发给补官证书”。

中华实业银行在上海开业该行系国内资本家与南洋华商合资创办,资本总额为600万元,实收四成。总行设于上海,分行设新加坡。总理沈缦云,协理吴世荣,经理席缙华。

5月16日大借款案发生后,周学熙成了众矢之的,本日袁世凯令财政总长周学熙给假一月,该部部务由署财政次长梁士诒暂行代理,以此来缓冲革命党人的攻击。同时,北京政府为应付举国反对大借款之强烈舆论,本日由财政部颁发布告第二号,公布善后借款合同曾在上年12月27日经参议院通过情形。

袁世凯公布《步兵操典》,凡三编390条。

5月17日岑春煊等策动黎元洪反袁遭拒绝宋案、大借款案、江西民政长案激化了南北之间的矛盾。谭人凤为避免革命势力遭到摧残,加紧了调停活动。在他的策动下,沪上调人,分成两路,一路赴鄂争取黎元洪,由岑春煊、李经羲、章士钊三人前往;一路应袁世凯三次电邀,由谭人凤、王芝祥二人入京与袁晤谈。5月17日,岑春煊等自沪启程,前往武昌。他们在调停的名义下,对黎元洪进行了策反活动。当他们到达时,章炳麟已经先期至鄂。章于1912年底曾被袁任命为东三省筹边使,宋教仁被刺,使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不久弃官南下,重新与孙中山、黄兴合作反袁。这时,他从上海来到武昌,策动他所最推崇的黎元洪出来竞选总统。适黎召北军南下,章与湖北诸将一起劝黎不要引狼人室,但黎不听,第一师师长黎本唐因此辞职,后以石星川继任。时岑、李、两章四人轮番劝黎以国家人民为重,与袁世凯竞选总统,以免袁任总统而使南北分裂,战争重起。然而,黎在宋教仁死后,害怕自己得到和宋同样的结果,他抱定“非袁则乱”的信念,不听任何劝说,而且,他还把来客的说词报告袁世凯,并示意来客“隔墙有耳”,敦促他们尽快离开。

总统府秘书厅奉袁世凯令,将各地赞成及否认大借款之来电逐一汇集,计自4月26日大借款签字之日起,到本日止,共收来电284件,其中赞成者105件,否认者179件。

5月18日众议院议员邹鲁、李肇甫、伍汉持等18人,以宋案主犯赵秉钧抗拒上海地方检察厅传票,久不到案,本日向赵提出书面质问。

谭人凤、王芝祥入京见袁世凯本日,谭、王二人应袁邀入京,企图调停南北之间的矛盾,但却毫无收获。袁世凯态度十分强硬,对王芝祥说:“并非南北有意见,乃地方不服中央,中央当然惩治,无调停之可言。”谭人凤见袁时,袁用一派官话来对付谭人凤,他说:“人谓我违法,我丝毫不违法。宋案候法庭裁决,借款听国会解决。国会议决要如何便如何,我何违法之有?宋案证据有黄克强盖印,黄克强既非行政官,又非司法官,何能盖印,即此已违法。尚责我乎?”谭委婉地向袁陈述了“南北宜融和,不宜决裂”的意见,袁就把北军南下的责任往黎元洪身上一推说:“兵为黎宋卿所请求,中央并无用武之意。”谭见话不投机,即离京往鄂,想劝黎元洪罢兵息战。但等他到了湖北,却发现黎已作好战争准备。

超然议员社成立由夏同为首的秦、晋、鄂、浙、赣、吉、滇、黔等省部分议员发起,1913年5月18日宣告成立。该社不置社长,全体社员俱为事务员,所推职员皆以一月为限,届期递推轮换。首期总务科主任为张汉、王鸿宾,文牍科主任为夏同、李增,交际科主任为黄懋鑫、汪哕鸾、俞炜、范樵。它标榜“以不偏不倚之精神调和党见,维持国是为宗旨”,但实际上是倒向袁世凯一边的。其参众两院议员曾发出通电反对江西李烈钧。

5月19日国务院令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解散省议会联合会。省议会联合会置之不理,并未因此令而解散。

北京政府为钳制舆论,特令各地报务员不许拍发有关宋案、借款及南方军队调动之电报。上海、广州、汕头等地报务员举行同盟罢工,反对政府禁发电报。

5月20日《中俄蒙事协议》六条达成自上年11月俄、蒙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以来,中国表示不予承认,双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谈判,于本日达成协约草案六条。内容如下:“(一)俄国承认蒙古为中国领土完全之一部分。……(二)中国担任不更动外蒙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