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13> 第13章 文学之星(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文学之星(5)(2 / 2)

念她的100周年诞辰。

肖·欧文

(1913~1984)美国犹太裔小说家、戏剧家。1913年2月27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984年夏天因心脏病猝发而逝世于瑞士达沃斯的一家医院。他出身在一个贫寒的犹太家庭,父亲是推销员。他16岁入布鲁克林学院,因微积分和拉丁文不及格而被迫退学,打零工一年,当过汽车司机、职业橄榄球运动员、推销员等职,一年后回学院继续就学,半工半读,1934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为广播电台编剧,自己也创作剧本。1936年他的第一个剧本《埋葬死者》上演后,立即博得好评,使他一下子成为纽约初露头角的年轻戏剧家。这是出反战戏剧,写“明晚即将爆发的战争”的第二年中,6个战死的土兵不让人埋葬,因为社会对他们不公,不给他们享受人生的机会就迫使他们离开了人世。剧终时士兵与掘墓人一起离开舞台,以高度戏剧化手法表现他们对战争的痛恨、这是作者的戏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代表作。以后写的剧本如《文雅的人:一个布鲁克林寓言》(1939)、《刺客》(1944)、《游戏后的孩子们》(1936)等,都不及他的处女作那样获得重视和好评。肖同时也写短篇小说,在《纽约人》、《老爷》等著名杂志上发表,1939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后又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十部,1978年出版自选集《短篇小说集:五十年》,他把五十年中的短篇佳作全都收辑在内。1942年参军,到过非洲。中东,英、法、德等地,1945年复员后担任纽约《新共和》杂志的戏剧评论员,并在纽约大学讲授文学创作,同时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他最成功的长篇小说《幼狮》(1948),写两个美国士兵的遭遇,其中一个是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所杀,另一个不是犹太人,杀死了那个纳粹分子为他的伙伴报了仇,随后他又出版长篇小说十余部,重要的有《烦恼的空气》(1951)、《路茜·克朗》(1956),《在另一城市的两个星期》(1960),《夏日的声音》(1965)。《富人,穷人》(1970)及其续集《小偷,乞丐》(1977)。《拜占庭之夜》(1973),《夜间工作》(1975),《山顶》(1979),《水、上面包》(1981)和《可以接受的损失》(1982)等。《富人,穷人》写一个德裔美国家庭三代人的故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写到60年代末,反映了1\/4世纪里美国社会的形形色色,小说的寓意是光有金钱,美貌和物质享受,并不能使人幸福。小说曾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放映后颇受观众欢迎。

欧文·肖自称他的小说和戏剧创作的成功应归功于他经常与人民在一起。他是个有政治觉悟的正直作家,一直关心社会问题,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状况,谈到他自己的艺术风格时,肖说:“我力求写得诚实、清楚,不用空洞的词藻。”他行文如行云流水,情节曲折,故事生动,无论是人物刻画或细节描写,都富于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已译成25种文字,但由于他坚持用传统的手法写作,作品虽受读者欢迎,却不受文学史家的重视,当时被当作通俗小说家对待,这情况直到他逝世前不久才略有改变。

伊萨科维奇·安东尼耶

(1913~)南斯拉夫作家。1913年11月6日生于贝尔格莱德,在拉齐读完小学。中学是在贝尔格莱德,克鲁塞瓦茨、阿莱科西纳茨、雅戈迪那几个地方读完的。在中学生俱乐部里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青年联盟。1941年法西斯对南斯拉夫的入侵,中断了他的学习生活,他加入游击队,当了第一无产阶级旅的战士。1943年,他成为该游击旅政治邪的成员,并一直战斗到最后胜利。解放后,他担任过一系列政治职务:南共斯维道扎莱沃委员会委员,南共克拉古耶瓦茨地方委员会委员。还被推选为塞尔维亚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代表。1949年在“久洛·佳科维奇”党校毕业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战争期间不平常的斗争经历,成了他长期创作的题材。1953年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伟大的孩子》,使他一举成名。这个集子共有九篇短篇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塞尔维亚一支游击队的战斗生活,获1954年“兹玛依文学奖”。1962年第二个短篇小说集《蕨与火》出版,为作者赢得了更大的荣誉,使他得了1963年的“七月七日文学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