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曲为具有政治含义的“领袖”,达到整人的目的。
(四)错置重音的谬误
15.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
有这样一句话:“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它的不同部分,会得出截然不同的意义。
(1)“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这么说)。
(2)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确实没这么说)。
(3)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我是这么暗示的)。
(4)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偷了)。
(5)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她对这钱做了某些事)。
(6)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人的钱)。
(7)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我别的东西)。
逻辑分析 同一个句子,由于强调其中不同的部分,会衍生出不同的意义。这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如上例。但若说者有意利用重读、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使其意义发生改变的手法来论证某一观点,则说者犯了“错置重音”的谬误,请看下例。
16.闷闷不乐的赵小姐
赵小姐身穿崭新的旗袍上班,一进办公室,同事钱先生不禁对赵诲“您今天真漂亮(重音)!”赵听后怏怏不乐不乐,赵的朋友孙小姐问赵:“你怎么啦?”赵说:“他说我今天(重音)漂亮,这是说我过去不漂亮。”
迟到上班的李先生一进门又对赵说:“您的旗袍真漂亮(重音)!”赵听后更为不快,孙小姐问她:“又怎么啦?”赵说:“他说我旗袍(重音)漂亮,这是说我人不漂亮。”
逻辑分析 赵小姐强调的手法从钱李二先生的话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犯了“错置重音”的谬误。
17.抽烟
父亲:“你竟敢背着我抽烟,我非狠狠打你一顿不可。”儿子:“爸爸,别打我。我向您保证:从现在起,我抽烟一定不背着您。”儿子的言论,错在哪里呢?
逻辑分析 父亲说“你竟敢背着我抽烟”,重音是在“抽烟”上,可是儿子却把重音放在“背着”上,得出了自己错误的观点,犯了“错置重音”的谬误。
(五)分举的谬误
18.救命的海水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寄托在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八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人们化验这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逻辑分析 八名船员不幸遇难,根本的原因是思维方法出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受制于“定势思维”,不懂得打破“常规”的束缚。从逻辑学上看,他们陷入了所谓“分举”的谬误:主观地以为海水(整体)是咸的,所以海水的每一部分也都是成的。
理论探讨 分举的谬误是这样的一种错误的推理或论证:如果事物整体上具有某一属性,则它的每一部分也具有此种性质,错!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懒汉阿Q是中国人,所以,懒汉阿Q是勤劳勇敢的。你说,这样的结论能成立吗?
(六)合举的谬误
19.大合唱
从前有一位非常喜爱小鸟的国王。这位国王经常游走在山林和原野上,听着悦耳的鸟叫声,赞叹着:“啊!任何时候听到黄莺的声音,都是那么好听!”“布谷鸟的叫声,总是让人听了觉得心情很平静!”
有一天,国王突然有一种想法:各种鸟类的声音都这么悦耳,要是将所有的鸟声集合起来,一定会更为动听!如果能够同时听到所有好听的鸟叫声,必定是一大享受啊!于是,国王下了一道命令:“来人啊!从现在起,我命令你们这些士兵,去把所有山林、原野上的各种鸟类都抓回来。然后,在宫殿的前院造一个大型的鸟笼,把它们全部关在里面,本王想听它们的大合唱。”谁敢不按国王的命令行事呢?于是,士兵们穿梭在山林和原野间,努力地寻找着各种鸟类。
几天后,在宫殿前院的巨大鸟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