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第27章 论证似乎要逻辑(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论证似乎要逻辑(1)(2 / 4)

经历”(所遇、所见、所闻)等同于“亲历”,并把原论题“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经验”缩小为“创作的基础是亲身经历”,把显然愚蠢的观点强加给对方,然后加以责难,犯了“缩小论题”的逻辑错误。与此相关的是“扩大论题”。

6.“有些”与“所有”

甲对乙说:“你有些事做得不对。”乙不满地说:“什么?你竟然认为我什么(所有)事都做得不对?”然后列举出自己做得对的事对甲进行反击。可是,乙无论列举多少他做对了的事,都不能保证他所有的事都做对了。

逻辑分析 乙犯了“扩大论题”的错误。

(三)论据要真实——虚假论据与预期理由的谬误

本节内容在第二章“充足理由律”部分有详细论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四)论据要全面——片面真理的谬误

7.不要着急

古时候,一个渔夫在河中发现了一具衣着华丽的尸体,便把他从水中打捞上岸,放到自己居住的草棚内。死者是郑国一个富家子弟,家人听到这消息后,带着点钱,急忙来到渔夫家里,想赎回尸体安葬。渔夫听说死者是富家子弟,便以为奇货可居,出价很高,并扬言不给足钱,别想把尸体取走。这富人平时视钱如命,现在他既想取回尸体,又不想多破费钱财,可渔夫又毫不让步。于是就去请教邓析,让他给想想办法。

邓析是当时有名的聪明过人的讼师(相当于“律师”),擅长处理一些别人看来很棘手的问题。邓析向富人问明缘由,就安慰富人说:“不要着急,他会很便宜地卖给你的。”邓析对着满脸困惑的富人,进一步解释道:“你家的尸体,除非卖给你,别人谁愿买呢?白送,人家也不要啊!耐心等着吧,渔夫不会死要钱的。”富人听了这番话,交纳了咨询费后就放心地回家等着去了。

渔夫以为无论要价多高,富人都会来买,可连着几天过去了,还不见富人的影子,眼看着尸体一天天地腐烂,恶臭气呛人。他不由得着急起来,甚至后悔当初要价太高。于是,他也去找邓析想办法。渔夫说明来意。看着渔夫那着急的样子,邓析安慰他说:“不要着急,你就放宽心吧。他家的尸体放在你家里,眼看着一天天地腐烂,他能不着急吗?再说,他家的尸体,只能在你这儿买到,别处是没有的,多高的价他也得买,你就耐心等着吧。”渔夫听后,觉得邓析说得太对了,他像吃了定心丸,付完咨询费后也回家等着去了。

不言而喻,尸体最后腐烂化为尘土,渔夫和富人两头落空,让邓析捡了便宜:两头收费。

逻辑分析 富人要买回尸体而不肯多出钱,渔夫要卖尸体又想多得钱,这便产生了矛盾。对富人而言,渔夫不会卖给别人,只能卖给自己,所以不必为高价而着急;对渔夫来说,富人到别处买不到,只能到这来买,所以不必为卖不出而着急。这看似很有道理,但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另一方面却被忽视了。富人如果足够聪明,他完全可以这样质疑:我不买谁买?怎能不着急?渔夫同样可以质疑:我不卖谁卖?怎能不着急?只有这样全面地看问题,才能摆脱片面性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理论探讨 作为论证根据的论据,只有是全面的,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确定的结论。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诸多方面(至少是两个方面)的综合,如果只选取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论据,并据此得出结论,那么这个结论符合事物情况的某一方面,但并不符合事物情况的全体,即不符合实际情况,只能是谬误。我们把这种谬误称为“片面真理”的谬误。“片面真理”的谬误是“偏颇选取”的结果: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进行论证,必然陷入“片面真理”的谬误。

8.甲粗暴打伤乙

一家报纸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甲粗暴打伤乙!还刊登图片为证。可是却忽略了甲曾遭乙诈骗,诉诸法律又遭挫败这一重大事实。

逻辑分析 报章故意选取部分事实而隐瞒另一些重要相干的事实,就是犯了“片面真理”或“避重就轻”或“偏殊辩护”的谬误。

理论探讨 “瞎子摸象”这个故事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他只摸到象腿(或象鼻子或象耳朵或象尾巴)这个“片面”,便下判断:象是圆柱形的!这就犯了“片面真理”的谬误。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定程度上的缩影,它们层出不穷,每天都出现于报章、杂志、广告、电视和对话之中。大家习以为常,据之作出种种谬误判断,形成种种偏见歪理,甚至因此酿成种种悲剧灾祸。

9.儿子考了100分

儿子放学回家说:“我今天考试获得100分。”妈妈很高兴,立刻带他上街买新衣,吃大餐。回家后,打开成绩单一看,原来考历史得50分,考算术也得50分,均不及格,于是打儿子一顿。儿子分辩说,我并没有说谎,为什么打我呢?

逻辑分析 真的,他并没有说谎,而只是隐瞒了“考两科”、“不及格”等事实,使“真理”变成“片面”,犯了“片面真理”的谬误。母亲有没有过错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