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西藏佛教> 第6章 佛教在吐蕃的兴盛(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佛教在吐蕃的兴盛(2)(2 / 2)

(今甘肃张掖地区),该禅院中有从印度带来的璁玉释迦牟尼像、自生的犀牛面具和玉狮子等,及追随财宝骑木鸟而来的白哈尔神。并说该神原叫毗哈拉,后音变为白哈尔或白噶尔。如此,则白哈尔神来自印度,巴达霍尔是其第二故乡。

白哈尔神是怎样进入桑耶寺的呢?莲花生大师又怎么想起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白哈尔神呢?《莲花生遗教》说桑耶寺建成后,寂护和莲花生等人商议立何者做寺院的护法神之事,莲花生预言过一百余代时,霍尔国将占领全藏区,这个国家的神是阳神白哈尔,又称为”非人木鸟”,如果请他来守护桑耶寺则是最佳的选择。于是赤松德赞派出大军,打败巴达霍尔国,洗劫了巴达霍尔国的财富和禅院。该国的神灵跟随被吐蕃人劫走的财富来到了吐蕃,莲花生将其安置在白哈尔神殿,供献祭品,命其做桑耶寺的守护神。《宁玛派教法源流》中说寂护、莲花生、赤松德赞三人商议守护神时,莲花生命五髻龙王担任,龙王则请求说龙类要冬眠,其时不能护持寺院,建议让龙王的外甥”国王乎神”为护法神,并说”国王乎神”为了得到针尖大小的财富愿意走雄鹰需要飞翔十八天的路程。”国王乎神”即”白哈尔”的异称。莲花生采纳了龙王的建议,协助在外作战的王子牟如,打败霍尔、突厥等民族,”白哈尔神”变成大鹰逃跑时,被一位夜叉神射了下来,最后迎入吐蕃,任命为寺院的护法神。

从有关的记述看,白哈尔神最大的特点是爱财如命,是一位不惜一切追求财富的神灵。其次,他的原形似与鸟类有关,他被称为”非人木鸟”,又曾变化为鹰。除外,从上引的材料看,白哈尔神的本领也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安置白哈尔的殿,正是财宝殿,莲花生选准他做守护神,看准的就是他对财富的贪爱。⑨五、”七试人”及佛经翻译

赤松德赞赞普大力扶持佛教,举行兴佛大盟誓,发布诏令要吐蕃人世代信仰佛教。

莲花生大师完成了他在吐蕃的使命后,返回了印度。但是在藏传佛教的信徒看来,他从未离开过吐蕃,人们相信他以特殊的方式回顾和注视着雪域高原,后弘期的多位宁玛派大师的传记中有受到莲花生大师加持、指点的记载。”对西藏人来说,根本上师莲花生大士象征一个宇宙的、永恒的原则,他是一切法界的上师。他对西藏的上师现身无数次,这些会面和示现都有确切的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及莲花生大师所开示的教法和预言。他也留下了几千部伏藏教法和预言,由许多他所化身的大师陆续揭露。”⑩后世的学者称莲花生为雪域的顶饰,视他为永远镶嵌在雪山上的摩尼宝珠。

为了让佛教在吐蕃人中生根,赤松德赞命吐蕃的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从而培养本民族的佛教人才。按佛教的戒律,授比丘戒时必须有十个受戒十年以上的僧人在场,于是从印度请来了”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教派名)的十二位僧人,协助寂护授戒。史称第一批出家的吐蕃人为”七试人”(意思是试验吐蕃人能否做真正的僧人)或”七觉人”(最早觉悟的七个人),他们的名称,史书记载略有差异。据《佛教史·大宝藏论》,他们分别是:巴·赛囊、巴·赤协桑西达、巴阁·贝若杂那惹肯达、恩兰·嘉哇却央、昆·鲁易旺波松、玛·阿扎热仁钦却、藏·勒珠。这是藏族史上的第一批出家人,桑耶寺建立起了自己的僧伽组织,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佛教寺院。

寂护大师实现了在雪域弘法的夙愿,在桑耶寺仿效印度开创讲辩之风。吐蕃也以桑耶寺为大本营,开始对佛教文化的全面吸收。寺内建立了译场,一方面派吐蕃青年留学印度,学习印度佛教文化。一方面从印度、唐朝、尼泊尔等地迎请学者译师,大规模翻译佛经。赤松德赞之后的赤德松赞赞普、赤热巴巾赞普,均大力支持翻译事业,并进行了文字的规范化工作,统一了翻译的名词术语。从赤松德赞到朗达玛灭佛的近百年时间里,吐蕃的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宗的经典基本上都翻译过来了,并编纂了三大目录:《旁塘目录》、《丹噶目录》和《钦浦目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