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领导培养下属的100条铁律> 第35章 绩效考评,公平公正考核人才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绩效考评,公平公正考核人才 (3)(1 / 3)

6.注重业绩——考核效率更重效果

考核个人的业绩有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许多人员都从事同样的工作,也都基本上能胜任工作,尤其是流水作业就更难分出谁的工作好,谁的工作坏,要想考核个人的业绩还真得动点脑子。

前些日子,看到一则小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一定道理,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农夫,养了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驴子虽然不像骡子那样身强体壮,但却生性乖巧,干起活来十分踏实,拉起磨来勤勤恳恳,每次都按主人的要求完成任务。骡子呢,又高又大,干起活来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对拉磨、耕地这样的活计根本不放在眼里。平日里,他们的工作就是拉磨,驴子拉磨,力气大的骡子也拉磨,但由于磨房比较狭窄,又整日围着磨盘转圈,因此骡子的力气施展不出来。从业绩上看,驴子和骡子磨出的面粉相差无几。但吃起饲料来,骡子却比驴子要多出很多倍。

于是,驴子心里很不服气,决定找主人理论。“主人啊,我和骡子于的活是一样的,他干多少,我干多少,丝毫不比他少,为何他却比我吃的多呢?这很不公平。”驴子忿忿地说道。

农夫笑着说:“驴子,你说得很对,我也相当清楚骡子吃得比你吃的多。但有一点你忽略了,那就是有的时候骡子干的活你驴子干不了。”驴子很不理解:骡子有什么地方比我强呢?

有一天,农夫把驴子和骡子叫到一起,告诉他们:“伙计们,今天我们要将前几天磨好的面粉驮到集市上去卖。”并分配了任务,驴子和骡子各驮200斤。驴子一听不屑地说:“200斤算什么,上次我还驮过250斤小麦呢!”

骡子什么也没有说,驮起面粉就朝集市方向走去。

原来,他们今天要去的集市比驴子上次去过的地方远得多。天不亮驴子和骡子就出发了,他们先越过两座大山,又趟过一条大河。刚开始,驴子觉得太轻松了,太容易了,但随着路途不断加长,驴子觉得自己背上的面粉越来越重了。再看看骡子,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好像很轻松,嘴里还不时地哼上两句小曲。面对眼前一座又一座大山的时候,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驴子终于坚持不住累倒了,再也走不动了。看到驴子的可怜样儿,骡子二话没说,从驴子背上取下面粉放在自己的背上,还开玩笑地说:“小兄弟,走吧!”看到骡子坚定的步伐,驴子终于明白为何骡子比自己吃的要多得多。

骡子和驴子平时虽然做的工作是一样的,磨出的面粉也相差无几,但在驮面粉去集市的时候,骡子力气大的特点显现出来了,驴子只能是望而兴叹、自愧不如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这种矛盾是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就抱怨做同样的工作却拿不到一样的报酬,觉得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自己做起来会毫不逊色,如果把自己放在那个岗位上,还会做得更好,于是心中存在不公平的想法。像这样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他人的缺点,而没有仔细研究一下究竟为何他人的报酬比自己高,自己是否真的在某些地方不如别人。同样的事情做起来表面看是相差不大,但每个个体做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考虑的深与浅,目光的长与短,经验的多与寡,这些都能反映出个体业绩的不同。也许短期内所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但长远来看所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其实,个人的业绩可以用两个词加以概括——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一定的投入,如果能获得比别人多的产出,那么你的效率就高;或者说,对于同样的产出,投入的比别人的少,那么你的效率也是高的。比如,裁剪同样一件衣服,别人需要七尺布,而你由于改变了方法,只需要五尺布就够了,那么你的效率就比其他人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下属的效率进行考核时,还必须要考核他们的工作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这家服装厂。A裁剪一件衣服用10分钟,需要7尺布;B裁剪这种衣服要用15分钟,但他只需要用5尺布。假设每尺布的进价是1元,每件衣服的卖价是10。那么在1个小时内,A创造的利润是18元,而B却可以创造出20元的利润。每天按工作8小时计算,B就比A多创造出16元的利润。那么这两个人谁的工作效果谁好便可一目了然了。

由此可见,效率涉及工作的方式,而效果则涉及工作的结果。任何组织都在朝着“高效率+高效果”这一方向努力,这也是个人业绩考核的关键之所在。

7.促进公平——多劳多得拉开差距

绩效考核是组织对下属工作质量评估的一种方式,是对他们进行奖罚的主要依据,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绩效考核结果一定要与下属的薪资、提升和培训机会挂钩,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但如何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又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都是人力资源经理们所头疼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高绩效组织的经验:

一定要有一个远景规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