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领导培养下属的100条铁律> 第28章 敢于放权,充分历练下属能力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敢于放权,充分历练下属能力 (4)(3 / 3)

地进行了部署准备,战争一触即发。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嗅觉灵敏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了这一前线的绝密情报,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作为独家新闻在芝加哥的一家报纸上给捅了出来。

这则报道随时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更换密码和调整作战部署,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泄密事件,眼看着前线的战略部署就要付诸一炬了。而罗斯福作为战时的总统却对此事置若罔闻,既没有派人追查此事,也没有去报社兴师问罪,更没有调整战略部署,就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糊涂样。

结果,此事很快就没有了下文,烟消云散了,也压根就没引起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而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就靠着这种“糊涂”取得了一场大胜。

罗斯福真的不知道这么大的泄密件吗?当然不可能。他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明白此时如果自己无论采取什么行动,都会打草惊蛇,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让所有战略部署功亏一篑。而唯有当什么都没发生才能挽回局面,日本人就会认为此则报道是无中生有,也就不去重视了。

管理中也是一样,有时过分的精明反而会适得其反,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说,还好心办坏事,把事情搞砸。因此,管理者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装装糊涂,对小事睁一眼闭一眼,工作反倒可以顺利地完成。其实,这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善于隐形调控,在表面上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然而可以运用一只独立于双手之外的大手,用来掌握、牵制下属。通过这只手,管理者就可以让下属发挥潜力,而自己则稳坐钓鱼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前美国总统就是运用它的高手。尼克松信奉的政治哲学是这样的,他认为有时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例如把政府官员调出白宫、监视政敌、搞对手的情报等等。但是这些他都是假借他人之手完成的。被假借人之一的霍尔德曼后来承认:“时至1971年,尼克松使用着三个下级——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和科尔森,为的就是在某些问题上,能够采取三种不同的对待方法。我扮演的角色使用的是直截了当、当头一棒的战略。诡谲多端的埃利希曼则耍花招,科尔森则留着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从尼克松的用人手段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总统予人的是一种正面的形象,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局面无法控制。他用自己那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和科尔森等人,保证白宫班子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治理国家,巩固着自己权力的目的。

所以,真正有为的领导者往往让自己表现得十分无为,这是因为他们深知“无为”才是人生的真正智慧。管理者应该适当地糊涂一点,这也就是说你不能太认真,不要太较真,至少不能表现得太精明。否则不是扯着胳臂,就是动了筋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复杂,也越搅越乱乎了。管理者在不丧失原则的情况下,装装糊涂,哪怕是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