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西汉游侠传> 第6章 休道难辞荣贵意 无凭最是美人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休道难辞荣贵意 无凭最是美人心(1 / 2)

郭族先是愣愣地看着二人相认,听见赵易说话,忙拉了二人来到书房。一进房门,郭族便按了赵易在正榻坐下,退后几步,举手俯身,恭恭敬敬便行大礼。

赵易慌忙起身伏地,道:“公子是主,岂可如此?切勿折煞小人!”

郭族自是不肯,说道:“赵叔叔当年诸般高义,蒯先生和张师傅早已告知,郭族敢不铭记于心?不想今日有幸相见,岂可不拜大德!”

赵易将身子伏得更低,口中只道:“公子快快请起。”

张建两边相劝,二人这才对拜了几拜,一齐起身,分宾主落座。赵易暗暗寻思:“公子出落得一表人才,又如此谦恭下士,着实令人倾心。蒯先生与张大哥这些年,定是费了不少心力教养,方有这等结果。我的一番辛苦悲酸,总算没有白费。”心中欢喜,忍不住问道:“公子想来已经婚配,不知夫人是谁家闺秀?”

郭族微微一笑道:“蒯先生为冰人斡旋,大前年吴王遣爱女承珠翁主下嫁,如今才育一子,名唤郭解。”

赵易奇道:“蒯先生有九十出头了吧,居然尚在人世?吴王濞率六国反乱,竟然真是你们的谋划!”说着眼中笑意更深,连道:“吴王有济世之才,吴国财阜兵雄,足可助公子成事。这姻联得好,嘉偶,嘉偶!”

张建点头笑道:“公子的婚事,蒯先生确是奔走游说数年,方才议定。如今七国反汉,胜利在即。蒯先生年事过高,也算是功成身退,回轵县养老去了。李左车大人已辞世十来年,如今只有我自己陪侍公子了。”

看见赵易,张建不禁又想起当年被蒯彻遣往大漠匈奴的斛以德和去萧何幕府的公孙献来。多年的过命兄弟,全因三十年前那场灾祸,从此天各一方,各执使命。如今赵易兄弟虽说已是刑余之人,总算还活着相见了。他二人又过得如何,如今是生是死?张建心里一会欢喜,一会辛酸,百感交集,便问赵易:“你和公孙兄弟同在长安,可有他的消息?”

赵易说道:“虽同处京师,我二人却并不敢往来,宫中眼杂事多,也极少互传消息。我只知当年萧何告老时,公孙哥哥也跟着他去了。只因那时小弟在宫中资历尚浅,人望不足,无力打听他的去向,此后便再无他的音信了。”

张健点点头,神色黯然。

一旁静听的郭族忽然插口道:“那么,赵叔叔是如何知道我和张师傅身在吴国,又住在此处?宫掖出入森严,赵叔叔又如何脱身,来到数千里外的吴国?”

赵易听得郭族这般问话,竟大有疑忌质询之意,而张建投来的目光,此时竟也颇含异样,心中不免一凛。赵易便道:“公子,赵易便是为此而来的。”

郭族和张建忙问:“为了何事?”赵易于是仔细作答。

原来,当今皇帝并不十分放心大将周亚夫领兵,便派了一个叫做郑铭的心腹宦官随军参赞。名义是代天子劳军,提振士气,实则监督周亚夫。赵易多年来在宫中渐渐磨砺得手段圆熟,多方笼络,与郑铭亦曾交好,于是送了一份厚礼,央他带自己一同出宫散心,游览风景。这也并非难事,郑铭便将赵易安排进随从队伍,同去军中了。行军途中,赵易刻意巴结,帮助料理许多事务,与郑铭的情分日渐深厚,战事进展,机密军情,亦能早早知悉。

当日吴楚为首的七国大军,借着匈奴犯边的时机举兵反汉,起初势如破竹,所过之处节节胜利,逼得皇帝刘启腰斩晁错,以求诸王兵退。未果,只得急派大将周亚夫和窦婴领兵平叛,一面寄望于母弟梁王刘武死守梁城,阻击叛军攻势,延缓西进长安的速度。梁王刘武果然没有辜负皇兄的厚望,亲自上阵,面对八十万叛军,梁城几次被攻破,又几次夺回,数番鏖战,满城沥血,梁城始终牢牢掌握在手。谁都没有料到,倍受生母窦太后溺爱、在深宫呵护长大的纨绔梁王,竟如此勇武善战。叛军阻碍在此,进退不能,竟被周亚夫大军截断粮道。诸王眼看形势不妙,都做鸟兽散了。吴王刘濞残兵虽则不少,却无力补给,士气尽失,被汉军一路追杀,如今眼看就快杀到吴国了。

郭族和张建听了,都大惊失色,说道:“怎么可能?七国联军计八十万众,朝廷急切间如何征调这么多兵力相抗?即便朝廷调来足够兵员,百余万大军对敌,抗衡拉锯亦要旷日持久,联军又岂能这样快败退,更且一丝兵败战况也未传回?”

赵易说道:“七国联军人数虽众,却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原本就各怀鬼胎,貌合神离,一旦战事受挫,便争相离散。吴王济世纵有奇才,却乏统兵之谋,并非熟谙战阵的周亚夫的对手,兵败不足为奇。赵易随军来时,吴王领残兵已往九江方向逃去,汉军就在吴境西北不远处扎营,时隔数日,如今只怕已杀入吴国境内了。赵易亡命来奔,只为通传战况,营救公子,务请公子和眷属早作筹备!”

郭族一双眼睛只是盯着赵易,这时说道:“多谢赵叔叔提醒,此情郭族必不敢忘。只是赵叔叔还没有说,是如何知道我和张师傅身在吴国,找到这里的?”张建听了,也看了看赵易,却不言语。毕竟分别三十多年了,世事变迁,人心难测。赵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