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性组织的发展过程
对幼儿期性生活的特点,我们总结如下:
1.由于它总是在自己身上寻找快感对象,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体享受”。
2.它的所有“部分冲动”虽然致力于同一个目的——求取快乐,但是又各自独立,互不影响。所有正常的性生活所进行的性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繁衍子孙,在这过程当中寻求快乐的感受,所有的“部分冲动”不再分离,而是统辖于一个最重要的快感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性组织系统,最后实现向外界性对象求取性的结果。
一、性器官前期组织
在研究性发展过程当中,精神分析法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我们发现,部分冲动各有各的满足方式,它们共同组成了性体系中最为原始的阶段,可这一阶段在最后看来完全是多余的。这一发展阶段一般都会顺利通过,最后只留下微乎其微的印记,所以,我们只有在病态的例子当中才能发现活跃的它们。
所谓性器官的前期,是指在生殖区还未发展成主角时的性生活组织体系。我们通过对远古时代动物祖先的观察发现这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口欲是性器官的一种前期体系,即它具有吞食同类的性质。在这一时期,性活动和摄取营养的活动是一起的,两性还没有开始有差异,两方面的对象可以相互混同,其性目的是将对象合并到自己体内。在后面的同化作用中,这种原型扮演了重要的精神角色。我们可以从吮吸指头这一行动中看出一点点残迹。到吮吸指头的阶段,性活动已经开始将身体的一部分替代外在的对象了,性活动渐渐与摄取食物分道扬镳。亚伯拉罕(Abraham)在论文中曾详述过有关这一时期在成人神经症患者身上的残迹,后来,他在另一篇论文中,又将口欲期和“虐待—肛门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二,虐待性的肛门性性欲体系建立是性器官前期的另一种表现。在这期间,两性已经有明显不同,但仍然仅限于“主动”和“被动”两种,而后面性生活中明显的两性差别,此时还没有表现出来。这时是由“支配冲动”来调配性活动的,并依靠全身肌肉来完成,肠道的黏膜快感成为被动的性目的。两性各自有其不同的追求对象。另外,一些自慰形式的“部分冲动”也存在其中。总体来说,性欲在这一时期虽然还未能为繁殖后代服务,但是两极分化及外部的性对象已经都存在了。
二、矛盾心理
性生活的大部分很可能由上面所说的性体系一直支配,并持续终身。关于这点,确实是远古印象遗迹的论点,虐待症的出现和肛门区所起到的类似泄殖腔的作用等都能证明,另外,它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即类似成对而又相反行动的出现,布留拉(Bleuler)将之称为“矛盾心理”是很确切的。
通过对神经症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了性生活范围内存在着一段性器官前期的设想,这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依据事实作出的大胆猜测。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确定,随着精神分析法的发展,我们对正常性功能的结构和发展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关于儿童性生活,我们需要补充一点,儿童期不仅有对性对象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和青春期情形大体相同。儿童模仿青春期性生活的最佳途径是,选择一个固定对象,并把一切关于性的追求瞄准这个人,希望在他那里实现性的目的,当然,儿童期和青春期对性的选择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儿童还没有发育完全,各种“部分冲动”在这个阶段并不能完全服从于生殖区。生殖区支配一切活动方便繁衍后代的情况实际上是性发展过程的最后一步。
我们对此的认识在1923年之后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认为在儿童发展了这两个性器官前期体系之后,还有一个性器官期,这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也只有一种性对象,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集中的。和性成熟的最后体系不同的是,它只认识男性性器官这一种,故可称之为“男性生殖期体系”。亚伯拉罕的理论体系中,认为在胚胎期性器官还没有分化,两性还处于相同阶段时,可以看作是这个体系的生物学原型。
三、性对象选择的两个时期
在一般情况下,对象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或叫作两次跨越。第一次跨越大概在三到五岁之间,当到达潜伏期时,便突然中止或者慢慢消失,性目的完全是儿童式的。而第二次的跨越从青春期开始,它将决定性生活的明确形式。
对象的选择在潜伏期的阻挡下通常分为两次,最终的结果,尤其是病态的结果与这种选择情形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儿童对象选择的结果通常意义重大。它们或者一直保存下来,或者在潜伏期潜伏一段时间,在青春期重新凸显。可是,潜抑作用在这两个时期也渐渐形成,导致它们不能在青春期发展,它们的性目的便逐渐没那么强烈,仅仅形成性生活中的柔情蜜意。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发现,那些年代长久、不再起作用的原始儿童期的部分行动,全部隐藏在这些例如荣耀感、敬重等柔情之后。青春期的对象选择必须压倒儿童期冲动所指对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