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看多了也烦
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我们发现原来自己向往的东西在今天来看也失去了原来的诱惑力。就像你的面前有个好吃的大西瓜,你吃上一块觉得美味可口,于是你一块接着一块地吃。如果让你把整个西瓜都吃了,估计吃到最后一口,那将不再是美味,而是食不知味了吧。同一个西瓜,吃第一口的时候和吃最后一口的时候,为何相差甚远?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告诉我们:口感会随量的增加而递减,一旦超过了身体的接受限度,多吃一口,就会多一口不情愿。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有时又称为“边际贡献”,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说:“一个人从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所增加的利益,随着他已有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例如你初见一位美女,定会念念不忘,可是让你天天都见到美女,过了一段时间,你也不会觉得她貌若天仙了。
当你口渴时,心想如果现在能有一瓶可乐就好了,别说一瓶了,就是一箱我也能喝下去。此时,真的有一箱可乐,你会马上喝下一瓶,既解渴又香甜。随着第一瓶水下肚,你对解决口渴的需求降低了,接下来你又喝了一瓶是因为这可乐实在好喝。随着第二瓶下肚,你对这美好的口感的需求也降低了,当你喝到完全不想喝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可能你都会吐出来。
有天小王和小赵一起去吃午餐,两人想吃炒饭,小王点了一份小盘的炒饭,10元。而小赵点了一份大份的,12元,他还说小王,“大份的多划算,虽然贵了两元钱可是多了很多呢。”小王却说:“小份就能够吃饱了。”几分钟后,二人的饭同时端了上来,小王吃完后说这饭真好吃。而小赵这时还没吃完,又过了几分钟,小赵吃不下去了,他说:“这家的炒饭味道一般,剩下的这些我吃不下去了。”
假如你今天去吃炒饭,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正常你能吃饱的量,一个比正常多出一倍的量,两份价钱是一样的,但是要求多的那份你必须吃完,你会怎么选择?相信很多人都会选多的。但你一旦尝试了就知道,有时候多未必就好。消费者有时候在乎的不是第一口的感觉是否美好,而是“最后的感觉”是否能够令人回味。再好的美食当你已经吃不下去了的时候,为了怕浪费,你还继续吃,在边际效应的影响下,恐怕它就是你的噩梦了,下次你也不会再吃它了。
所以,作为商家,对“量”的掌握要有度,在节约成本和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上找到平衡点。所谓“加量不加价”可能会吸引到一些消费者,但是市场上的需求往往是多样的,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千差万别,生产者不可能掌握他的每一位顾客的需求,那么聪明的生产者就应该把选择权交给顾客。追求同一种商品类型的多样化也就成了一种趋势。
许多商家也利用这个边际效应的原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去旅游胜地玩的时候,假如正好赶上旺季,你会发现不但各个宾馆人满为患而且一点都不打折。等到旅游旺季即将过去的时候,有些商家为抓住余热推出了这样的活动:住进店里的旅客前两天不打折,从第三天开始每天都降低一个折扣等级,第一天、第二天不打折,第三天打八折,第四天打七折……结果这家店的营业额同期比别家高出来30%。随着天数的增加,游客对住店的需求就递减,打折则是留住那些正在犹豫是否再多停留几天的人。
有些人一冲动,会想反正房价打折了,多停留几天无所谓,即使随便逛逛也可以。
这个世界上,人们对绝大多数物品的消费以及闲暇的享受,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然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欲望就是无度的,这个世界也将变得疯狂起来。许多商家采取的一些打折促销的方式也是在通过一些诱惑降低边际效应的影响,作为消费者,当我们不需要一些商品的时候,不会因为价钱上的诱惑而购买,因为边际效应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心理作用大过经济作用。当你心理达到了一个边际效应,即使你购买了,也不会因为这件商品比较便宜而多加垂爱的。几天后,它就会成为一件多余的鸡肋。
琳琳去逛街,打算买一件毛衣,恰逢商场的换季打折,琳琳上前挑选了一件自己比较喜欢的,决定买下来。此时店员说:“小姐,我们店里现在有活动,一件九折,两件八折,三件七折,就买一件很吃亏的。”琳琳一听确实是。她在店里接着逛,需要的毛衣已经买了,别的真是没有需要了,随便挑两件吧。于是,她又买了一件外衣和一条裤子。毛衣琳琳经常穿,可是,这外衣和裤子琳琳并不缺,回家后穿了几次就放在一边不喜欢了。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这件毛衣正是琳琳现在所需要的,所以购买后给琳琳主观上的效用超过衣服本身的价格。而多出来的外衣和裤子产生了边际效用递减,所以被琳琳冷落了。
物质消费给你带来的满足,只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