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九天揽月> 第28章 嫦娥二号(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嫦娥二号(1)(3 / 3)

,塔里漆黑一片。“怎么回事?”技术负责人问了一句。“电池掉了。”“别慌,拿手机照,找找掉哪儿了。”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大家开始找电池。一个队员找到了电池,另一个队员帮着装上,大家继续往上攀登。到了塔顶,由于塔上信号不好,需要有一个人守在固定电话旁以便和地面站联系;由于插线板不够长,还得有一个人举着插线板同时抓着应急灯负责照明,操作人则走上2平方米的露天平台上,平台四周的护栏不到1米高,平台下方80米处都是黑黢黢的大海,雨水很快打湿了他的衣服,海风猛烈地吹着,人几次都险些被吹倒……经过一个小时的故障排查,地面站回复星地无线道信号正常。

在遥控指令对接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小波折。在地面站发出五条指令后,星上却只收到四条指令,青岛站是X波段正样第一次对接,关系重大。到底是星上少收了一条指令还是地面站本来就发出四条指令?队员们带着疑问对问题进行排查,通过相关遥测确认星上指令接收正常,经过补充试验,发现是地面站设备的某个软件出现了问题,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尽管在青岛站险象环生,但队员们时刻按照预先制定的《对接实施大纲》展开星地对接设备,按受控文件进行操作,设置星上设备状态,严格进行数据判读,圆满完成对接试验,为后续的发射任务扫清障碍。

还有上海、北京密云、昆明、北京704所、成都等地,每走过一个地方,试验队队员们都会为该星地对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无数个完美感人的细节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画卷,卷上是一曲悠长而动人心弦的航天英雄赞歌。

$发射前的倒计时

2010年9月25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了发射前的第三次合成演练,这意味着嫦娥二号发射已进入了倒计时。

经过三次测试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已被转移到2号固定平台内,进入待命状态。一旦决定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将从平台内迅速转移到塔楼内,进行点火发射。

2010年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561控制大厅,数十位专家以及各个系统的在岗人员对嫦娥二号卫星和运载火箭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总检查,嫦娥二号各个系统运转正常,经评审团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审,评审显示各个参数正常,各个系统间配合正常达标,嫦娥二号进入燃料加注发射阶段。

除了进行合成演练外,在正式发射前,嫦娥二号还将进行一项最关键的工作:加注燃料。嫦娥二号运载火箭的燃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燃料,在火箭发射前36小时内加注;另一种是低温燃料,将在火箭发射前7小时加注。水的沸点是100℃,而这些低温燃料的沸点分别为-253℃和-183℃。在空气中极易挥发,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爆炸,所以对加注燃料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28日下午,充当工作平台的活动塔与2号固定发射塔紧紧对接着,嫦娥二号被活动塔包裹在里面,接受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最后测试。

活动塔“脚”下装有64只滑轮,在进行模拟发射演练和发射前,活动塔被挪移到150米外。2010年9月29日下午,发射场将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发射合成演练。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日期日益临近,承担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卫星测量船已经全部到达预定海域,一切准备工作都已部署妥当,同时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还制订了数千项应急预案。远望测量船队在太平洋的风浪中等待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承担本次海上测控任务的是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三号、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3艘卫星测量船。这3艘船经过数十天的航行,已经分别到达太平洋的预定海域。待卫星发射升空后,整个远望船队将通过“接力”的方式承担嫦娥二号卫星太阳帆板展开、卫星状态切换及监视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执行本次任务的3艘测量船是“两代船”。其中,远望三号船是我国第二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任务,全船集中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精华,船长180米,宽22.2米,高37.8米,排水量达1.7万吨,于1995年投入使用;而首次参加嫦娥任务的五号船和六号船是一对“姊妹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这两艘船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投入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