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九天揽月> 第28章 嫦娥二号(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嫦娥二号(1)(1 / 3)

作为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嫦娥二号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大任务。再次出色完成对月球的考察任务之后,嫦娥二号又肩负起了勘测太阳和小行星的另类任务。

在欧阳自远设计的探月工程中,需要多个团队、无数人的辛勤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不能将这些团队一一说道,在这里,仅举几例,让大家了解到中国航天人的辛劳与伟大。

$嫦娥二号的特殊使命

嫦娥二号原本是一号的备份星,假如嫦娥一号发射失败了,它就会被用来再做一次尝试。这也形成了一个惯例,凡是单数号都是正式星,而偶数号,都是前一个的备用星,假如出现任何问题,它们都会继续肩负“前人”留下的使命。

但是,嫦娥一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自从嫦娥一号成功上天后,关于嫦娥二号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就被摆到了桌面上。终究是花费巨资建造的高端设备,不可能就这样白白废弃,更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她放到天上。每次发射,都要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才对得起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才对得起纳税人的金钱,这是欧阳自远念念不忘的信条。

欧阳自远大胆和超前的想法是把嫦娥二号放到比月亮远得多的地方,那就是全世界科学家乃至全人类都十分关注的星球——火星!中国第一次上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月球探测大同小异,只是相关的科学探测设备需要作一些调整,但是更多的技术难题他要向孙家栋请教。

孙家栋一直在思考嫦娥二号的使命和走向,最好的出路是探测火星。孙家栋找到欧阳自远征求意见,两人完全不谋而合!孙家栋召集运载火箭、探测器、测控和地面系统的各路专家,与欧阳自远一起开始了紧张而又细致的调研与论证工作。火星探测方案在各领域专家的周密论证下,万事俱备的嫦娥二号力争2009年发射探测火星。毕竟是要走到遥远的地方,从理想到现实,绝非只是摆在桌面上的报告文件那么简单。经过论证之后,此方案是可行的,这让欧阳自远异常兴奋,但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有些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火星的发射窗口26个月才有一次,2009年是极好的机遇,最晚2011年完全具备条件发射。但随即发生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制约,有些人的一些不当决策,致使中国的火星探测将贻误8—9年。这让孙家栋这位身经百战的航天界权威失望不已,更是让壮心不已的欧阳自远感到遗憾和懊丧。

嫦娥二号的使命经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决定,她的目的地还是月球,承担嫦娥三号的先导星任务。欧阳自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研究。

嫦娥二号使命的更改,包括科学目标和工程目标需要重新设计、要完成哪几项关键技术试验,以及提高和改进探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性能等等。软件、硬件、设施,都得要配套。不是说谁一说要这么干就能干的,而是要经历长时间的很复杂的准备,各个系统忙得要命。

作为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将试验直接进入奔月轨道,4—5天到达月球,飞行高度为100千米,获取全月球分辨率为7米的影像图;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分辨率为1米的高精度成像。此外,嫦娥二号还将延续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

$为梦想铺路的优秀团队

在嫦娥二号发射场总装阶段,有一支队伍以高昂的斗志、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风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继续为嫦娥奔月的梦想搭桥铺路。

嫦娥二号卫星使用的运载火箭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有所不同,因此搭架操作流程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嫦娥一号卫星总装过程中的不少成熟经验都难以继承。针对这种变动,需要设计新的塔架工装来完成发射前星表操作。直到出厂前,此项工作才提上日程并交由这支队伍负责。但工装操作接口需要与基地进行充分有效地协调,协调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最后留给塔架操作工装设计和加工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难度可想而知。试验队领导当机立断,一边工艺人员加班加点进行方案设计,并在三维模型中充分验证,由整个团队对方案进行评议;一边与加工厂家及时沟通,开始进行初步加工。面对未定型的实物,大家集思广益,工装方案先后进场三次修改,两次返修,目的就是保证塔架上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在工装装车前一天完成交付,确保了发射场塔架操作任务的完成。

嫦娥二号卫星进场总装工作从卫星开仓开始,到卫星合舱、包覆多层隔热组件。这是发射场总装工作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全体试验队员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作零疑点、质量零缺陷”。

发射场工作伊始,各岗位人员都签订了岗位职责卡,在每日班前会上明确工作内容,并填写岗位工作记录卡,主动交流,明确关键点或危险点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确保每日工作圆满完成;加强培训,以老带新,认真学习工艺文件和规范制度,讨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有效规避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